《卜算子·雪月最相宜》原文赏析

  • suàn
    ·
    xuě
    yuè
    zuì
    xiāng
  • [
    sòng
    dài
    ]
    zhāng
    xiào
    xiáng
  • xuě
    yuè
    zuì
    xiāng
    meí
    xuě
    qīng
    jué
    suì
    jiāng
    nán
    jiàn
    xuě
    shí
    yuè
    meí
    huā
  • jīn
    suì
    zǎo
    meí
    kaī
    jiù
    nián
    shí
    yuè
    lěng
    yàn
    guāng
    zhào
    yǎn
    míng
    zhī
    qiàn
    xiē
    ér
    xuě

原文: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相关标签:婉约写景梅花月亮写雪抒怀卜算子

译文及注释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月底:月下。
译文:雪和月亮是最相宜的,梅花和雪一起更加清雅。去年在江南看到雪的时候,正是月亮下梅花开放的时候。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些儿:一点儿。
译文:今年早梅开放,还是按照往年的时候。冷艳的孤光照亮了眼睛,只是还缺少一点雪。 《卜算子·雪月最相宜》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月底:指每个月的最后几天,也可以理解为月亮下山的时候。这个词常用来表示时间的末尾或结束。

些儿:是“一点儿”的意思,用来表示数量或程度的轻微增加。常用于口语中,表示一些小的变化或差异。例如,“我有些儿累了”表示稍微感到疲劳。

补充注释:
- 月底是指每个月的最后几天,也可以理解为月亮下山的时候。
- 些儿是“一点儿”的意思,用来表示数量或程度的轻微增加。常用于口语中,表示一些小的变化或差异。 《卜算子·雪月最相宜》注释详情»

鉴赏

这段文字描述了素雪、明月和幽梅三者的美景,以及作者对于无法同时拥有这三者的遗憾之情。这篇文章是一篇鉴赏文章,通过对于张孝祥词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感悟的欣赏。

文章开头提到了素雪、明月和幽梅三者的共同点,即它们的存在能够带来清艳的光景。然而,由于这三者很难同时出现,所以作者对于今年与去年相比的美景感到遗憾。这种遗憾的情感通过词中的即景抒怀得以表达出来。

接下来,文章提到了前人对于张孝祥词的评价,称其具有“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这句评价表达了对于张孝祥词的赞美,认为他的词作具有超凡脱俗的风姿和神奇的笔触。这种赞美也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张孝祥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感悟的欣赏。

整篇文章通过对于素雪、明月和幽梅的描绘,以及对于张孝祥词的赞美,展示了作者对于美景和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同时,文章也传达了作者对于无法同时拥有美景的遗憾之情,以及对于张孝祥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感悟的欣赏。 《卜算子·雪月最相宜》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张孝祥的照片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是宋朝的一位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他是汉族,出生在简州(今属四川)的明州鄞县。

张孝祥的才思敏捷,词作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他的词集包括《于湖集》40卷和《于湖词》1卷。他对苏轼非常敬仰,每次写诗或文章时,都会询问门人:“与东坡相比如何?”

除了他的文学才华,关于张孝祥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并不是很清楚。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代 栖白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满江红·中秋夜潮

宋代 史达祖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唐代 权德舆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