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向湖中的春水、岸上的春花、林间的春鸟问候,你们太美了。距离上次到来已经三年了。东风顺势吹来,我驾船驶过湖面,杨柳丝丝拂过我的面庞,仿佛在欢迎我的到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已经习惯了曲折和起伏,无论到哪里,我的心都是悠然自得的。在寒光亭下,湖水映照着天空,真是一片天水之色,水面上飞起一群沙鸥。
注释:西江月是一种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又有其他名字如《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它是双调,共五十个字,上下两个片段各有两个平韵,结尾各有一个仄韵。
题溧阳三塔寺是指溧阳,现在是江苏省溧阳县的地名。三塔寺是溧阳境内的一个寺庙。这首词原本没有题目,南宋的周密在《绝妙好词》一书中补充为“丹阳湖”,而厉鹗的注释则写作“题溧阳三塔寺”。宋代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一书中称丹阳湖位于当涂县东南六十九里,当时是建康和宣城之间内河交通的必经航道。黄异的《花庵词选》中题目写作“洞庭”,显然是错误的。根据岳珂的《玉楮集》中的一首诗题目《三塔寒光亭张于湖书词寺柱吴毅夫命名后轩》,其中提到“张于湖书词”,应该指的就是这篇词。
问讯指的是问候。湖指的是三塔湖。
重来又是三年表示相隔三年再次来到这个地方。
过湖船指的是驶过湖面的船。
杨柳丝丝形容杨柳新枝柔嫩如丝。拂面表示轻轻地掠过面庞。
世路指的是世俗生活的道路。
寒光亭是一个亭子的名字,位于江苏省溧阳县的西三塔寺内。
沙鸥指的是沙洲上的鸥鸟。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张孝祥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从建康返回宣城途中经过溧阳时所作的这首词。在三年前,张孝祥曾在临安担任中书舍人一职,但后来被汪彻弹劾罢免。不久之后,他被任命为抚州知州(今江西临川),但一年后又被罢免回归。因此,在这前后三年的时间里,张孝祥经历了两次被罢免的经历。这与词中所表达的对人世间的感慨是相一致的。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创作背景详情»
含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自然世界的向往。这种对比和矛盾的情感,使得词人的心境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真实可感。
最后两句,“湖亭”、“悠然”,是整首词的高潮所在。湖亭是词人在湖边的一处亭子,可以俯瞰湖景,享受宁静。词人用“湖亭”来代指自己,表达了他与湖景的融为一体,与自然相通的心境。而“悠然”二字,则是对自己心境的总结和归纳。悠然,意味着无忧无虑,自在自得。词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在湖亭中的宁静和满足,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词人的心境和情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反思。词人通过对比和拟人的手法,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清新,给人以愉悦和思考的空间。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赏析详情»
张孝祥(1132年-1169年)是宋朝的一位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他是汉族,出生在简州(今属四川)的明州鄞县。
张孝祥的才思敏捷,词作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他的词集包括《于湖集》40卷和《于湖词》1卷。他对苏轼非常敬仰,每次写诗或文章时,都会询问门人:“与东坡相比如何?”
除了他的文学才华,关于张孝祥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并不是很清楚。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