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点点,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托人传话给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
注释:江山: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
自雄:自豪;自以为了不起。
风露:风和露。
高寒:指月光;月亮。
寄声:托人传话。
月姊:原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子、月宫、嫦娥,借指月亮。
玉鉴:镜的美称。
中看:好看;顺眼。
幽壑:深谷;深渊。
鱼龙: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
悲啸:凄戚长鸣。
倒影:物体倒映于水中。
星辰:指列星。
摇动:摇摆,晃动。
海气: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
夜漫漫:黑夜漫长。比喻苦难岁月。
白银:即银。金属的一种。古代也用作通货。
紫金山:山名。一称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市区东。
独立:孤立无所依傍。
霞佩:亦作“霞佩”。仙女的饰物。借指仙女。
切云冠:高冠名。
眇视:仔细观看。
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回首:回头;回头看。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闻道:听说。
挥手:挥动手臂。表示告别。
从此:从此时或此地起。
翳凤:本谓以凤羽为车盖,后用为乘凤之意。
骖鸾:谓仙人驾驶的车辆。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张孝祥在公元1167年三月中旬舟过金山时的情景。当时,他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犹如白昼。这样的景象触发了他心中的遐想和情思,激发了他创作这首词的灵感。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创作背景详情»
洁玉”,形容词人清雅高洁的气质。“翠华”,指山上的翠绿植物。“翠华”与“切云”相对应,形成了对比。“翠华”是山上的景色,而“切云”是词人的形象。“翠华”与“切云”相映成趣,展现了词人高雅的品味和情趣。“翠华”也可以理解为词人的心境,他在金山上观赏月色,心情如同山上的翠绿植物一样清新自然。“翠华”与“切云”共同构成了词人的形象,表达了他超脱尘世的心境和追求高尚的品质。
整首词以金山为背景,通过描写山水景色和词人的心情,展现了金山的壮丽和词人的情思。词人通过对金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借助月亮和玉镜,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金山上,创造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词人的情思在金山的映衬下更加深远,他的心境也随之升华。整首词以金山为背景,通过描写山水景色和词人的心情,展现了金山的壮丽和词人的情思。词人通过对金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借助月亮和玉镜,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金山上,创造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词人的情思在金山的映衬下更加深远,他的心境也随之升华。
,通过描绘星空倒映在江面上,以及金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出奇幻的自然景象。词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客观物体以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景色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接着,词人描写了月光映照下江面的奇特景色,通过形容星星、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以及夜雾中鱼龙呼啸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幻幻的氛围。词中还出现了“白银阙”和“紫金山”等词语,形容江上涌现的滚滚白浪,给人一种似乎写真又是虚幻的艺术感受。
下片则着重描写了作者沉浸在美景中的思绪。通过引用屈原的诗句和描述佩带玉饰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沉醉和超脱尘俗的心境。词人用“漱冰”来形容自己沉浸在洁白的月光中,目力仿佛能透视万里之外的景物,展现出他对美景的深刻感受。接着,词人用“回首”以下的五句展现了他超越常态的构想,描绘了神山的幻觉意识,充满了浪漫色彩。最后,词人以乘坐凤羽做的华盖,用鸾鸟来驾车的情景作为结尾,展现了游仙的意趣。
整首词通过描写长江夜景和金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词人对美景的沉醉和超脱尘俗的心境,展现了一幅奇幻而浪漫的画面。词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词中的景色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超脱尘俗的艺术享受。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赏析二详情»
张孝祥(1132年-1169年)是宋朝的一位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他是汉族,出生在简州(今属四川)的明州鄞县。
张孝祥的才思敏捷,词作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他的词集包括《于湖集》40卷和《于湖词》1卷。他对苏轼非常敬仰,每次写诗或文章时,都会询问门人:“与东坡相比如何?”
除了他的文学才华,关于张孝祥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并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