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胡马》原文赏析

  • diào
    xiào
    lìng
    ·
  • [
    táng
    dài
    ]
    weí
    yìng
  • yuǎn
    fàng
    yàn
    zhī
    shān
    xià
  • pǎo
    shā
    pǎo
    xuě
    dōng
    wàng
    西
    wàng
  • biān
    cǎo
    qióng

原文: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相关标签:豪放写马寓人孤独军旅调笑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胡马啊,胡马,被远远地放牧在荒凉的燕支山下。四蹄刨沙刨雪独自奔跑嘶鸥,东望西望茫茫一片迷了来路。迷路啊,迷路,萎萎边草无穷无尽霭霭暮色笼罩着山头。

注释:
笑令:词牌名。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曰:“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自注:“抛打曲有《调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词调名盖本唐曲。此调为单调,八句,三十二字。第四、五句押平声韵,其余各句均押仄声韵。其中第二句叠用第一句,第七句叠用第六句,第六句颠倒第五句末二字而成。

胡马:中国西北地区所产的马。古代马匹在交通运输和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而良马往往受人青睐,而西北地区所产的马素以优良著称,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曾从西域引进过大批良马。所以写骏马而云“胡马”,是为了显示其品种的优良。

燕支山:即焉支山,在甘肃山丹县东。位于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山下是水草丰美的牧场。“焉支”通作“燕支”、“胭脂”,本植物名,亦叫红蓝,花汁可做成红的颜料。

跑(páo):指兽蹄刨地。

边草:边地的野草。 《调笑令·胡马》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的荒凉和人生的迷茫。词中的骏马失群迷路,象征着人生中的困惑和迷茫,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草原的广阔和边塞的苍凉,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尽可能和未知。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骏马和草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和追问。整首词给人一种开阔和悲凉的感觉,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调笑令·胡马》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照片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出生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是汉族。他的诗集有10卷本的《韦江州集》、两卷本的《韦苏州诗集》以及10卷本的《韦苏州集》。除了诗歌之外,他的散文作品只有一篇流传至今。

韦应物因曾担任苏州刺史而被世人称为“韦苏州”。他的诗风以恬淡高远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他的诗作常常展现出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韦应物的诗作多以山水、花鸟、田园等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他的诗作也常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倡导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尽管韦应物的散文作品只有一篇流传下来,但这篇散文《与高适旧集》却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这篇散文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友情和离别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韦应物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无法得知,但他的诗作和散文作品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调笑令·边草

唐代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代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宋代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