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原文赏析

  • sòng
    zhòu
    /
    sòng
  • [
    táng
    dài
    ]
    weí
    yìng
  • chǔ
    jiāng
    weī
    jiàn
    zhōng
    shí
  • fān
    lái
    chóng
    míng
    míng
    niǎo
    chí
  • hǎi
    mén
    shēn
    jiàn
    shù
    yuǎn
    hán
  • xiāng
    sòng
    qíng
    xiàn
    zhān
    jīn
    sàn

原文: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送别友情写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江笼罩在蒙蒙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时之钟。
江面水汽迷蒙帆影重重,天色昏暗鸟儿缓缓归去。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

注释:
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楚江:指长江,因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皆为古代楚国境。
建业:今江苏南京。战国时亦楚地,与楚江为互文。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浦:近岸的水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
沾襟:打湿衣襟。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着一层雨雾的朦胧之美。

最后一联写出了诗人的离愁之情:“离愁万种,潸然泪下。”这里的“离愁”指的是离别之情,而“万种”则表达了离别之情的复杂多样性。诗人的离愁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不禁泪水涌出。这一联以情感为主线,将整首诗的主题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江上的雨雾景色和诗人的离愁之情,展现了一种凄美的意境。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雨雾的朦胧之美和离别的伤感情绪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深深的触动。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感慨。 《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照片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出生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是汉族。他的诗集有10卷本的《韦江州集》、两卷本的《韦苏州诗集》以及10卷本的《韦苏州集》。除了诗歌之外,他的散文作品只有一篇流传至今。

韦应物因曾担任苏州刺史而被世人称为“韦苏州”。他的诗风以恬淡高远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他的诗作常常展现出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韦应物的诗作多以山水、花鸟、田园等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他的诗作也常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倡导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尽管韦应物的散文作品只有一篇流传下来,但这篇散文《与高适旧集》却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这篇散文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友情和离别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韦应物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无法得知,但他的诗作和散文作品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宋代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柳枝词

宋代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唐代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