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照片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出生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是汉族。他的诗集有10卷本的《韦江州集》、两卷本的《韦苏州诗集》以及10卷本的《韦苏州集》。除了诗歌之外,他的散文作品只有一篇流传至今。

韦应物因曾担任苏州刺史而被世人称为“韦苏州”。他的诗风以恬淡高远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他的诗作常常展现出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韦应物的诗作多以山水、花鸟、田园等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他的诗作也常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倡导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尽管韦应物的散文作品只有一篇流传下来,但这篇散文《与高适旧集》却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这篇散文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友情和离别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韦应物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无法得知,但他的诗作和散文作品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平

韦应物:诗人与官员的双重身份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出生于韦氏家族,这个家族自西汉时期就迁入关中,定居京兆。从汉朝到唐朝,这个家族一直是关中地区的望族,不仅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也有许多人才。《旧唐书》中称赞韦氏家族:“议者说自唐朝以来,没有任何家族能够超过韦氏的辉煌。他们在孝友、词学方面,继承了承庆、嗣立的力量;在音律方面,万里是最出色的;在礼仪方面,叔夏是最优秀的;在史才博识方面,以述是最杰出的。”这些只是中、盛唐时期的韦氏家族成就,而在中庸前期,韦应物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最杰出的诗人。

韦应物从15岁起成为玄宗的近侍,进入宫闱,随行游幸。年轻时,他放荡不羁,横行乡里,乡亲们对他非常痛恨。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逃往蜀地,韦应物失去了职位,开始立志读书,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常常“焚香扫地而坐”。从广德到贞元时期,他先后担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位。贞元七年,他退休了。人们称他为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从764年的广德二年到791年的贞元七年,近三十年的时间里,韦应物大部分时间都在担任地方官员,其中也有短暂的时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者在长安任职。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履行职责,简政爱民,时常自责,因为自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而感到愧疚。他身体多病,思念田园生活,有时候会给乡亲们寄去自己的俸禄。在他任苏州刺史时,他写了一首诗给朋友,其中有一句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句诗表达了他作为一个仁者,对人民的关怀和爱心,让后世读者深受感动。沈德潜评论说:“是不负心语。”这句话意味着他说的是真心话,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任期结束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变得一贫如洗,无法回京等待朝廷再次派遣他。他寄居在苏州的无定寺,不久后就在他乡去世,享年约55、56岁。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后人常常将他与王之涣、孟浩然、韩愈、柳宗元并称。他的山水诗描绘了美丽的景色,感受深入细致,清新自然而又富有生气。而《西塞山》这首诗则展现了韦应物诗歌中雄豪的一面。他的田园诗实际上逐渐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他的代表作之一是《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情感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中的思想较为消极,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无奈。但总体来说,韦应物的诗歌作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他的诗承载着他作为一个官员和诗人的双重身份所带来的思考和感悟。 韦应物生平详情»

年谱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化。他出生于玄宗开元25年(737年),在京兆。在他14岁的时候,玄宗天宝九年(750年),他通过门荫的方式被补充到右千牛的职位上。接下来的一年,他成为了玄宗的侍卫,并同时进入太学附读。然而,在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认真学习,而是过着荒唐的生活。

到了20岁的时候,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韦应物在京兆府昭应县与元苹结婚,当时元苹只有16岁。然而,在肃宗乾元元年(759年)的安史乱后,韦应物离开了三卫,数年后在长安定居,并开始认真读书。他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的子弟变成了忠厚仁爱的儒者,同时也开始了诗歌创作。

到了27岁的时候,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韦应物成为了洛阳丞。两年后,他仍然担任洛阳丞的职位,后来又成为了河南兵曹。然而,在永泰中,他因为惩办不法军士而被告发,于是他辞去了官职,在洛阳过起了闲居的生活。

到了33岁的时候,代宗大历四年(769年),韦应物从洛阳回到了长安。在38岁的时候,他成为了京兆府的功曹,正七品下。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朝清郎,正七品上。然而,他的夫人在九月去世,十一月被葬。

到了42岁的时候,代宗大功十三年(778年),韦应物成为了户县令。一年后,他被任命为栎阳县令,但由于疾病的缘故,他在七月辞去了官职。在44岁的时候,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他开始在长安过起了闲居的生活。然而,在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的四月,他被迁任为尚书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接下来的几年,他仍然担任这个职位。

到了47岁的时候,德宗建中四年(783年)的夏天,韦应物被任命为滁州刺史,正四品下。在48岁的时候,他仍然担任滁州刺史的职位,但在冬天被罢免。到了49岁的时候,德宗贞元元年(785年),他在滁州西涧过起了闲居的生活,然后被加封为朝散大夫,并被迁任为江州刺史,正四品下。

到了50岁的时候,德宗贞元二年(786年),韦应物仍然担任江州刺史的职位。在51岁的时候,德宗贞元三年(787年),他被赐封为扶风县男,食邑300户。

韦应物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变化,从一个荒唐无赖的少年到一个忠厚仁爱的儒者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创作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了。他的经历和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韦应物年谱详情»

诗歌成就

韦应物是中唐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非常高。他的诗作大多描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充满了和平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一些幽愤之情。他的诗歌反映了民间的疾苦,充满了同情心,因此在艺术成就方面属于中唐时期较高的诗人之一。

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是《观田家》,这首诗以感情慷慨悲愤为主题。虽然他的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但他的诗歌形式多样,七言歌行的音调流畅美妙,被白居易称赞为“才丽之外,颇近兴讽”。他的五律诗篇流转自然,情感与文辞相互衬托,令人回味无穷。而他的五、七绝诗则清韵秀朗,其中《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描绘了美丽的景色,为后世所称道。韦应物的五古诗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也有一些秾丽秀逸的一面。他的五古诗主要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也受到了谢灵运、谢朓的启发。此外,他偶尔也会写一些小词。现在流传下来的有《韦江州集》10卷本、《韦苏州诗集》两卷本、《韦苏州集》10卷本。他的散文只有一篇留存下来。

后人常常将韦应物与王之涣、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他的山水诗描绘了优美的景色,感受细腻而深刻,清新自然又富有生气。而《西塞山》这首诗则展现了韦应物雄豪的一面。他的田园诗逐渐转变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隐居山林,享受清流、茂树和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此写下了“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的诗句。这句诗引用了《魏志.王粲传》中的典故。《王粲传》中提到徐干,裴松之的注解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韦应物在这两句诗中的意思是,他本来就是一个愚拙的人,过着隐居的生活,心安理得是理所当然的,怎么能说他是那种鄙视世俗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这两句诗是诗人自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隐居,他只是对官场的黑暗感到厌倦,想要寻求解脱,所以选择了辞官隐居。一旦有机会,他还是会进入仕途的。因此,诗人只说自己愚拙,而不说自己高雅,将自己与真正的隐士区分开来。这既表达了他对隐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明他并不鄙视他人的追求。

总的来说,韦应物是一位杰出的中唐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非常高。他的诗作多样化,既有清丽闲淡的山水田园诗,又有感情慷慨悲愤的作品。他的诗歌反映了民间的疾苦,充满了同情心。他的诗风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也有秾丽秀逸的一面。他的诗作在后世广受赞誉,被后人与王之涣、孟浩然、柳宗元并称。韦应物实现了自己的隐居愿望,享受了清流、茂树和云物的美好,他对此感到心安理得。他的诗歌中也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但并不鄙视他人的追求。韦应物的诗歌成就在中唐时期是较高的,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韦应物诗歌成就详情»

家庭成员

韦庆复,字玉斧,号梅溪,是韦应物唯一的儿子。在母亲去世时,他还不满一岁,而在父亲去世时,他只有15岁。尽管如此,韦庆复却能够承受父亲的遗训,早年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他在乡里参加了秀才考试,并且在进士考试中获得了甲乙等级的成绩。

韦庆复的墓志文由他自己撰写,文风简练,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他在墓志中写道:“父亲韦应物,字子安,号梅溪,朝请郎、前京兆府功曹参军。”这表明韦庆复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他的职位,成为了京兆府的功曹参军。朝请郎是吏部的职位,属于正七品上的文散官员。

韦庆复在墓志中还提到了自己的家世和身世。他写道:“祖父韦振,官至尚书吏部员外郎,从六品下。曾祖父韦平叔,官简州别驾,从五品下,赠太子宾客。父亲韦应物,官至京兆府功曹。”这些文字揭示了韦庆复家族的官职和地位,显示了他们在官场中的辉煌历史。

韦庆复的墓志文还描述了他的成就和才华。他写道:“庆复克荷遗训,词赋已工,乡举秀才,策居甲乙。”这表明韦庆复在文学方面有着出色的才能,他在乡里参加了秀才考试,并且在进士考试中获得了甲乙等级的成绩。这些成就显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

总的来说,韦庆复是韦应物唯一的儿子,他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他的职位,并且展现出了出色的文学才华。他的墓志文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自己的家世和成就。韦庆复的墓志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让人对他和他的父亲都充满了敬意。 韦应物家庭成员详情»

身世背景

苹的婚姻是相互喜欢的,他们的婚姻生活非常幸福。韦应物的父亲韦銮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艺术修养对韦应物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韦应物从小就接触到了艺术,对诗词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韦应物的家族世系非常庞大,有着悠久的历史。他的高祖韦挺曾担任过宰相的职位,而他的曾祖韦待价则在武后时期担任过宰相。这些先辈们在政治和官场上都有着辉煌的成就,为韦应物树立了榜样。

韦应物的祖父韦令仪曾担任过宗正少卿和司门郎中的职位。宗正少卿是一个很高的官职,而司门郎中则属于刑部的职位。韦令仪在官场上也有着不俗的成就,为家族争光。

韦应物的夫人元苹的家族背景也非常显赫。她的祖父是银青光禄大夫,担任过梁州都督的职位。梁州是唐朝山南西道的一个地方,管辖着很多户数。元苹的祖父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为家族增添了荣耀。

通过对韦应物家族世系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家族的历史底蕴非常深厚。他们的先辈们在政治、官场和艺术领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为家族树立了良好的声誉。韦应物从小就接触到了艺术,对诗词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奠定了基础。

韦应物的家族世系的丰富材料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他的背景和成长环境的重要线索。这些先辈们的成就和家族的荣耀无疑对韦应物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故事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韦应物身世背景详情»

藏书故实

韦应物,唐代著名文人,出身世族,从天宝十年至天宝末年,曾入宫为三卫郎。然而,安史之乱后,玄宗被迫奔蜀,韦应物流落失职,开始立志读书。

大历十三年,韦应物担任鄂县令,之后历任洛阳丞、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务。罢官后,他选择在苏州的诸佛寺中闲居。因其在苏州的居住地,他被世人称为“韦左司”、“韦苏州”。

韦应物的诗歌在唐代就享有盛誉,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评价他的诗歌:“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他与王之涣、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可见,他的诗才备受赞誉。

除了文学才华,韦应物一生热爱书籍。虽然史书中对他的藏书事迹并不多,但根据他的诗作《燕居即事》中的描述:“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可以看出,他的藏书规模相当可观,且他勤奋攻读。

韦应物的一生经历了起伏和变迁,从宫廷到流落失职,再到担任各地官职,最终选择隐居苏州。他的诗歌才华和对书籍的热爱使他在唐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在后世也被广泛传颂。韦应物的一生充满了艺术的追求和智慧的积累,他的形象成为了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韦应物藏书故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