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唯独喜欢在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在深树丛中婉转啼鸣的黄鹂。
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的水流变得湍急,荒野的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滁州:滁州位于今安徽省滁州市以西。
西涧:指滁州城西的上马河。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指幽谷中的小草。幽在此处也可作“芳”。生也可作“行”。
深树:指枝叶茂密的树。深在《才调集》中作“远”。树在《全唐诗》中有本作“处”的注解。
春潮:指春天的潮汐。
野渡:指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漂浮。
《滁州西涧》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位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担任滁州刺史期间的经历。韦应物对西涧的景色非常喜爱,于是有一天他决定去滁州城西郊野的西涧游览。在游览过程中,他被西涧清幽的景色所吸引,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为了表达自己对这美景的喜爱和感慨,他写下了这首小诗。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结束后,回到滁州时所作,用以记录他在西涧的游览经历和对景色的赞美之情。通过这篇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他对美的追求。 《滁州西涧》创作背景详情»
荒凉,没有人迹。舟自横,形容舟只凭水势自由行驶,没有人掌舵。这里的“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忧伤。诗人身为滁州刺史,却无法在这个位置上施展才华,感到自己的才能被埋没,无法得到发挥。整首诗以春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幽草和黄鹂的美景,以及荒津野渡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不满和无奈,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忧伤情怀。 《滁州西涧》赏析详情»
去了滁州刺史韦应物的政绩。但从诗中并没有明显的政治寄托,更多的是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
整首诗以描写暮春景物为主题,通过描绘幽草涧边的景色和黄鹂鸣叫的声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赞美。诗人用独怜二字表达了对幽草的特殊钟爱,同时也表露了他闲适恬淡的心境。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荒津野渡的景色,春潮带雨使得西涧水势湍急,而野渡上却无人舟只有空舟随波纵横。这种荒凉的景象通过自字的运用,表达了诗人的悠闲和自得。
整首诗的结构安排也很巧妙,春潮带雨晚来急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将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幽草和黄鹂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闲适恬淡的心境。诗中运用的自字,体现了诗人的自在和自然,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有趣。
《滁州西涧》赏析二详情»
韦应物(737~792)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出生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是汉族。他的诗集有10卷本的《韦江州集》、两卷本的《韦苏州诗集》以及10卷本的《韦苏州集》。除了诗歌之外,他的散文作品只有一篇流传至今。
韦应物因曾担任苏州刺史而被世人称为“韦苏州”。他的诗风以恬淡高远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他的诗作常常展现出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韦应物的诗作多以山水、花鸟、田园等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他的诗作也常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倡导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尽管韦应物的散文作品只有一篇流传下来,但这篇散文《与高适旧集》却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这篇散文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友情和离别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韦应物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无法得知,但他的诗作和散文作品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