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问梅花何处最美好,与你一起坐在草地上,携带着酒壶。
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西园清夜没有一丝尘埃。天空中的云彩破碎,两棵梅树的枝条舒展。
谁擫(yè)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jū)。
谁拿起玉管吹奏古曲,梅花便飘散满衣袖。
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只怀疑是在幽梦中的清都。星星稀疏,河水倒映,霜重月光孤寂。
注释:
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昭华:即玉管。
古调:指笛曲《梅花落》。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译文及注释详情»
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 藉草:指用草地作为坐垫。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 玉扶疏:比喻梅枝柔软而展开。
擫:用手按捺。昭华:即玉管。
- 擫:用手按住。
- 昭华:指玉管乐器。
古调:指笛曲《梅花落》。一本作“古怨”。
- 古调:指古代的曲调。
- 古怨:古代的怨曲。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 清都:指北宋时期的都城汴梁。
《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是关于一首词的,这首词是以赏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词的上片描写了作者在月夜对酒时赏梅的情景,是真实的景象。下片则写到作者突然听到《梅花落》这首曲子,不禁陷入了对清都的梦幻之中,这是一种虚幻的景象。张孝祥的词通常以雄奇奔放著称,风格与苏轼相近。然而,这首词却清幽含蓄,即使是婉约派的名家也无法超越。词中还寄托了作者对收复中原的愿望,情感真挚,调子高昂。 《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赏析详情»
张孝祥(1132年-1169年)是宋朝的一位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他是汉族,出生在简州(今属四川)的明州鄞县。
张孝祥的才思敏捷,词作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他的词集包括《于湖集》40卷和《于湖词》1卷。他对苏轼非常敬仰,每次写诗或文章时,都会询问门人:“与东坡相比如何?”
除了他的文学才华,关于张孝祥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并不是很清楚。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