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节选)》原文赏析

  • zhuàn
    (
    jié
    xuǎn
    )
  • [
    liǎng
    hàn
    ]
    bān
  • qīng
    shào
    rèn
    xiōng
    bìng
    weí
    láng
    shāo
    qiān
    zhì
    zhōng
    jiù
    jiān
  • shí
    hàn
    lián
    shǔ
    tōng
    shǐ
    使
    xiāng
    kuī
    guān
  • xiōng
    liú
    hàn
    shǐ
    使
    guō
    chōng
    guó
    děng
    qián
    hòu
    shí
    beì
    xiōng
    shǐ
    使
    lái
    hàn
    liú
    zhī
    xiāng
    dāng
  • tiān
    hàn
    yuán
    nián
    qiě
    hóu
    dān
    chū
    hàn
    zhī
    nǎi
    yuē
    hàn
    tiān
    zhàng
    rén
    xíng
  • jìn
    guī
    hàn
    shǐ
    使
    chōng
    guó
    děng
  • jiā
    nǎi
    qiǎn
    zhōng
    láng
    jiāng
    shǐ
    使
    chí
    jié
    sòng
    xiōng
    shǐ
    使
    liú
    zài
    hàn
    zhě
    yīn
    hòu
    dān
    shàn
  • zhōng
    láng
    jiāng
    zhāng
    shèng
    jià
    cháng
    huì
    děng
    shì
    hòu
    bǎi
    rén
  • zhì
    xiōng
    zhì
    dān
    dān
    jiāo
    feī
    hàn
    suǒ
    wàng
  • fāng
    shǐ
    使
    sòng
    děng
    huì
    gōu
    wáng
    cháng
    shuǐ
    cháng
    děng
    móu
    fǎn
    xiōng
    zhōng
  • gōu
    wáng
    zhě
    kūn
    xié
    wáng
    kūn
    xié
    wáng
    jiàng
    hàn
    hòu
    suí
    zhuó
    hóu
    zhōng
    weì
    suǒ
    jiāng
    jiàng
    zhě
    yīn
    xiāng
    móu
    jié
    dān
    yān
    shì
    guī
    hàn
  • huì
    děng
    zhì
    xiōng
  • cháng
    zài
    hàn
    shí
    zhāng
    shèng
    xiāng
    zhī
    hòu
    shèng
    yuē
    wén
    hàn
    tiān
    shèn
    yuàn
    weì
    cháng
    néng
    weí
    hàn
    shè
    shā
    zhī
    zài
    hàn
    xìng
    méng
    shǎng
  • zhāng
    shèng
    zhī
    huò
    cháng
  • hòu
    yuè
    dān
    chū
    liè
    yān
    shì
    zài
  • cháng
    děng
    shí
    rén
    rén
    wáng
    gào
    zhī
  • dān
    bīng
    zhàn
    gōu
    wáng
    děng
    jiē
    cháng
    shēng
  • dān
    shǐ
    使
    weì
    zhì
    shì
  • zhāng
    shèng
    wén
    zhī
    qián
    zhuàng
  • yuē
    shì
    jiàn
    fàn
    nǎi
    chóng
    guó
    shā
    shèng
    huì
    gòng
    zhǐ
    zhī
  • cháng
    guǒ
    yǐn
    zhāng
    shèng
  • dān
    zhào
    zhū
    guì
    rén
    shā
    hàn
    shǐ
    使
    zhě
  • zuǒ
    zhì
    yuē
    móu
    dān
    jiā
    jiē
    jiàng
    zhī
  • dān
    shǐ
    使
    weì
    zhào
    shòu
  • weì
    huì
    děng
    jié
    mìng
    suī
    shēng
    miàn
    guī
    hàn
    yǐn
    peì
    dāo
  • weì
    jīng
    bào
    chí
  • chí
    zhào
    záo
    weí
    kǎn
    zhì
    huǒ
    shàng
    dǎo
    beì
    chū
    xiě
  • jué
    bàn
  • huì
    děng
    guī
    yíng
  • dān
    zhuàng
    jié
    cháo
    qiǎn
    rén
    hòu
    wèn
    ér
    shōu
    zhāng
    shèng
  • dān
    shǐ
    使
    shǐ
    使
    xiǎo
    huì
    lún
    cháng
    yīn
    shí
    jiàng
  • jiàn
    zhǎn
    cháng
    yuē
    hàn
    shǐ
    使
    zhāng
    shèng
    móu
    shā
    dān
    jìn
    chén
    dāng
    dān
    jiàng
    zhě
    shè
    zuì
  • jiàn
    zhī
    shèng
    qǐng
    jiàng
  • weì
    yuē
    yǒu
    zuì
    dāng
    xiāng
    zuò
  • yuē
    běn
    móu
    yòu
    feī
    qīn
    shǔ
    weì
    xiāng
    zuò
    jiàn
    zhī
    dòng
  • yuē
    jūn
    qián
    hàn
    guī
    xiōng
    xìng
    méng
    ēn
    háo
    chèng
    wáng
    yōng
    zhòng
    shǔ
    wàn
    chù
    shān
    guì
  • jūn
    jīn
    jiàng
    míng
    rán
  • kōng
    shēn
    gāo
    cǎo
    shuí
    zhī
    zhī
    yìng
  • yuē
    jūn
    yīn
    jiàng
    jūn
    weí
    xiōng
    jīn
    tīng
    hòu
    suī
    jiàn
    shàng
    yuē
    weí
    rén
    chén
    ēn
    pàn
    zhǔ
    beì
    qīn
    weí
    jiàng
    mán
    weí
    jiàn
    qiě
    dān
    xìn
    shǐ
    使
    jué
    rén
    shēng
    píng
    xīn
    chí
    zhèng
    fǎn
    dǒu
    liǎng
    zhǔ
    guān
    huò
    bài
  • nán
    yuè
    shā
    hàn
    shǐ
    使
    zhě
    weí
    jiǔ
    jùn
    wǎn
    wáng
    shā
    hàn
    shǐ
    使
    zhě
    tóu
    xiàn
    beǐ
    cháo
    xiān
    shā
    hàn
    shǐ
    使
    zhě
    shí
    zhū
    miè
  • xiōng
    weì
    ěr
  • ruò
    zhī
    jiàng
    míng
    lìng
    liǎng
    guó
    xiāng
    gōng
    xiōng
    zhī
    huò
    cóng
    shǐ
    zhī
    zhōng
    xié
    bái
    dān
  • dān
    jiàng
    zhī
  • nǎi
    yōu
    zhì
    jiào
    zhōng
    jué
    yǐn
    shí
  • tiān
    xuě
  • niè
    xuě
    zhān
    máo
    bìng
    zhī
    shǔ
  • xiōng
    weí
    shén
    nǎi
    beǐ
    hǎi
    shàng
    rén
    chù
    shǐ
    使
  • nǎi
    guī
  • bié
    guān
    shǔ
    cháng
    huì
    děng
    zhì
    suǒ
  • zhì
    hǎi
    shàng
    lǐn
    shí
    zhì
    jué
    shǔ
    shí
    ér
    shí
    zhī
  • zhàng
    hàn
    jié
    yáng
    cāo
    chí
    jié
    máo
    jìn
    luò
  • liù
    nián
    dān
    wáng
    shè
    hǎi
    shàng
  • néng
    wǎng
    fǎng
    jiǎo
    qíng
    gōng
    wáng
    zhī
    geǐ
    shí
  • sān
    suì
    wáng
    bìng
    chù
    qióng
  • wáng
    hòu
    rén
    zhòng
  • dōng
    dīng
    lìng
    dào
    niú
    yáng
    qióng
    è
  • chū
    líng
    weí
    shì
    zhōng
  • shǐ
    使
    xiōng
    míng
    nián
    líng
    jiàng
    gǎn
    qiú
  • jiǔ
    zhī
    dān
    shǐ
    使
    líng
    zhì
    hǎi
    shàng
    weí
    zhì
    jiǔ
    shè
  • yīn
    weì
    yuē
    dān
    wén
    líng
    qīng
    hòu
    shǐ
    使
    líng
    lái
    shuō
    xià
    xīn
    xiāng
    dài
  • zhōng
    guī
    hàn
    kōng
    wáng
    rén
    zhī
    xìn
    ān
    suǒ
    jiàn
    qián
    cháng
    jūn
    weí
    fèng
    chē
    cóng
    zhì
    yōng
    yáng
    gōng
    niǎn
    xià
    chú
    chù
    zhù
    zhé
    yuán
    jìng
    jiàn
    wěn
    qián
    èr
    bǎi
    wàn
    zàng
  • qīng
    cóng
    dōng
    hòu
    huàn
    huáng
    mén
    zhēng
    chuán
    tuī
    duò
    zhōng
    huàn
    wáng
  • zhào
    shǐ
    使
    qīng
    zhú
  • huáng
    yǐn
    yào
    ér
  • lái
    shí
    tài
    rén
    xìng
    líng
    sòng
    zàng
    zhì
    yáng
    líng
  • qīng
    nián
    shào
    wén
    gēng
    jià
  • yǒu
    èr
    rén
    liǎng
    nán
    jīn
    shí
    nián
    wáng
    zhī
  • rén
    shēng
    cháo
    lòu
    jiǔ
    líng
    shǐ
    jiàng
    shí
    kuáng
    tòng
    hàn
    jiā
    lǎo
    bǎo
    gōng
  • qīng
    jiàng
    guò
    líng
    qiě
    xià
    chūn
    qiū
    gāo
    lìng
    wáng
    cháng
    chén
    wáng
    zuì
    miè
    zhě
    shǔ
    shí
    jiā
    ān
    weī
    zhī
  • qīng
    shàng
    shuí
    weí
    yuàn
    tīng
    líng
    yǒu
    yún
    yuē
    wáng
    gōng
    jiē
    weí
    xià
    suǒ
    chéng
    jiù
    weì
    liè
    jiāng
    jué
    tōng
    hóu
    xiōng
    qīn
    jìn
    cháng
    yuàn
    gān
    nǎo
  • jīn
    shā
    shēn
    xiào
    suī
    méng
    tāng
    huò
    chéng
    gān
    zhī
  • chén
    shì
    jūn
    yóu
    shì
  • weí
    wáng
    suǒ
    hèn
    yuàn
    zài
    yán
  • líng
    yǐn
    shǔ
    yuē
    qīng
    tīng
    líng
    yán
  • yuē
    fēn
    jiǔ
    wáng
    jiàng
    qǐng
    jīn
    zhī
    huān
    xiào
    qián
    líng
    jiàn
    zhì
    chéng
    kuì
    rán
    tàn
    yuē
    juē
    shì
    líng
    weì
    zhī
    zuì
    shàng
    tōng
    tiān
    yīn
    xià
    zhān
    jīn
    jué
  • líng
    è
    shǐ
    使
    niú
    yáng
    shǔ
    shí
    tóu
  • hòu
    líng
    zhì
    beǐ
    hǎi
    shàng
    tuō
    yún
    zhōng
    shēng
    kǒu
    yán
    tài
    shǒu
    xià
    mín
    jiē
    bái
    yuē
    shàng
    bēng
  • wén
    zhī
    nán
    xiāng
    háo
    ōu
    xiě
    dàn
    lín
    shǔ
    yuè
    zhāo
    weì
  • shǔ
    nián
    xiōng
    hàn
    qīn
  • hàn
    qiú
    děng
  • xiōng
    guǐ
    yán
  • hòu
    hàn
    shǐ
    使
    zhì
    xiōng
  • cháng
    huì
    qǐng
    shǒu
    zhě
    jiàn
    hàn
    shǐ
    使
    chén
    dào
  • jiào
    shǐ
    使
    zhě
    weì
    dān
    yán
    tiān
    shè
    shàng
    lín
    zhōng
    yàn
    yǒu
    shū
    yán
    děng
    zài
    mǒu
    zhōng
  • shǐ
    使
    zhě
    huì
    ràng
    dān
  • dān
    shì
    zuǒ
    yòu
    ér
    jīng
    xiè
    hàn
    shǐ
    使
    yuē
    děng
    shí
    zài
  • shì
    líng
    zhì
    jiǔ
    yuē
    jīn
    xià
    hái
    guī
    yáng
    míng
    xiōng
    gōng
    xiǎn
    hàn
    shì
    suī
    zhú
    suǒ
    zài
    dān
    qīng
    suǒ
    huà
    guò
    qīng
    líng
    suī
    qiè
    lìng
    hàn
    qiě
    líng
    zuì
    quán
    lǎo
    shǐ
    使
    fèn
    zhī
    zhì
    shù
    cáo
    zhī
    méng
  • líng
    宿
    zhī
    suǒ
    wàng
    shōu
    líng
    jiā
    weí
    shì
    líng
    shàng
    lìng
    qīng
    zhī
    xīn
    ěr
    zhī
    rén
    bié
    cháng
    jué
    líng
    yuē
    jìng
    wàn
    shā
    weí
    jūn
    jiāng
    fèn
    xiōng
  • qióng
    jué
    shǐ
    rèn
    cuī
    shì
    zhòng
    miè
    míng
    lǎo
    suī
    bào
    ēn
    jiāng
    ān
    guī
    líng
    xià
    shǔ
    xíng
    yīn
    jué
  • dān
    zhào
    huì
    guān
    shǔ
    qián
    jiàng
    fán
    suí
    hái
    zhě
    jiǔ
    rén
  • shǐ
    yuán
    liù
    nián
    chūn
    zhì
    jīng
    shī
    zhào
    fèng
    tài
    láo
    yuán
    miào
    bài
    weí
    diǎn
    shǔ
    guó
    zhì
    zhōng
    èr
    qiān
    shí
    qián
    èr
    bǎi
    wàn
    gōng
    tián
    èr
    qǐng
    zhái
  • cháng
    huì
    shèng
    zhào
    zhōng
    gēn
    jiē
    bài
    weí
    zhōng
    láng
    èr
    bǎi
  • liù
    rén
    lǎo
    guī
    jiā
    qián
    rén
    shí
    wàn
    zhōng
    shēn
  • cháng
    huì
    hòu
    zhì
    yòu
    jiāng
    jūn
    fēng
    liè
    hóu
    yǒu
    zhuàn
  • liú
    xiōng
    fán
    shí
    jiǔ
    suì
    shǐ
    qiáng
    zhuàng
    chū
    hái
    jìn
    bái

原文: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
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独匈奴未耳。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王死后,人众徙去。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後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诏使孺卿逐捕。
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
』”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昭帝即位。
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
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
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
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相关标签:高中文言文传记赞美写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的职位而被任用,他的兄弟都成为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晋升为汉宫栘园中的马厩官。当时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双方互派使节进行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时,汉朝也扣留了人作为抵押。天汉元年,匈奴刚刚立了鞮刚为单于,担心受到汉朝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并全部送还了汉朝的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赏他这种合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被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国,并顺便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准备了一些礼品送给单于。单于逐渐变得傲慢,不符合汉朝的期望。

匈奴正要送苏武等人回去的时候,恰好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策划叛乱。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归降汉朝,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入匈奴,与被迫投降匈奴的人一起暗中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降汉朝。正好苏武等人到了匈奴。虞常在汉朝时与副使张胜有来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可以为汉朝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张胜答应了他,并给了他财物。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准备发动叛乱,其中一人夜间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的子弟派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人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个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话会被揭发,于是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一定会受到牵连。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要自杀。张胜和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 《苏武传(节选)》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发生在汉匈战争的第一阶段结束后。在这个时期,新上位的匈奴单于希望通过缓兵之计来改善与汉朝的关系,并争取时间来巩固内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匈奴单于主动提出双方互相释放扣押在己方的外交使节,即间谍。当时的汉武帝对此表示非常痛快地答应了。 《苏武传(节选)》创作背景详情»

整体把握

析和斗争过程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第8~10段,主要描述了苏武最终成功回到汉朝的情节。苏武在北海牧羊期间,通过巧妙的计策逃脱了匈奴的追捕,成功回到了汉朝。文章以“苏武得脱,还至长安”为开头,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苏武最终成功回到汉朝的结果。接着,文章又通过插叙的方式回顾了苏武在匈奴的艰辛岁月,突出了苏武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品质。最后,文章以苏武回到汉朝后受到的热烈欢迎和嘉奖作为结尾,突出了苏武的英雄形象和他的伟大功绩。



整篇文章通过对苏武出使匈奴的经历进行叙述,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坚守节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纵式结构,以顺叙为主,通过插叙的方式,将苏武的艰辛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作者通过对苏武与匈奴统治者的斗争情形的描写,突出了苏武的英勇和坚定,以及他对国家民族的忠诚。整篇文章脉络清晰,故事完整,通过对苏武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苏武传(节选)》整体把握详情»

问题探究

族荣誉和个人的忠诚。苏武的自杀行为是出于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对匈奴的抗议,他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屈服于敌人。然而,苏武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还有为国家民族作出更多贡献的机会和责任。他不仅要为自己的民族气节而活着,更要为国家的利益而活着。所以,苏武的自杀和活下去并不矛盾,反而展现了他对国家民族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 《苏武传(节选)》问题探究详情»

鉴赏

挚。最后,苏武在匈奴的压迫下,身心俱疲,但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地等待着回国的机会。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最后一段,写苏武终于得到了回国的机会,他在回国的路上遭遇了匈奴的追兵,但他依然坚持不屈,最终成功地回到了汉朝。文章以“苏武得还”作为结尾,表达了苏武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伟大品质,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英勇和智慧。



整篇文章通过对苏武出使匈奴的经历的描写,展现了苏武作为一个爱国志士的崇高形象。作者运用了纵式结构,通过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使故事脉络清晰,情节生动。同时,作者还通过描写苏武与匈奴统治者的斗争,展示了苏武坚守民族气节的决心和勇气。整篇文章既有历史的真实性,又有文学的艺术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武传(节选)》鉴赏详情»

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的用词、用法或者是古今异义的现象。根据给出的内容,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文言现象:

1. 字注音:在文言文中,为了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古代文字的发音,会在文字旁边注音。例如,“稍迁至栘(yí)中厩( jiù )监(jiàn)”。

2. 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有些字可以通用其他字的意思。例如,“畔”通“叛”,“背”通“叛”,“旃”通“毡”。

3.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在古代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相当”在古代意为“抵押”,而现代意为“差不多”;“成就”在古代意为“提拔”,而现代意为“业绩”;“丈人”在古代意为“老人,长辈”,而现代意为“岳父”。

通过以上的文言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也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 《苏武传(节选)》文言现象详情»

两汉诗人班固的照片
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出生于东汉时期的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于儒学世家,父亲班彪和伯父班嗣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汉书》,这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书,也是“前四史”之一。《汉书》详细地记载了东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对后世的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史学之外,班固还是一位杰出的辞赋家。他被誉为“汉赋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被收录在《文选》的第一篇中。他的辞赋作品以雄浑豪放、意境深远而著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班固还是一位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了《白虎通义》,这是一部集结了当时经学之大成的著作,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这部著作对于经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班固在92年去世,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的著作对于后世的历史研究、文学创作和经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鸿鹄歌

两汉 刘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论贵粟疏

两汉 晁错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 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
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
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
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
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
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
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
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
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
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
窃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
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
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
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报任安书(节选)

两汉 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