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原文赏析

  • xīn
    tíng
    kàn
    xuě
  • [
    míng
    dài
    ]
    zhāng
    dài
  • chóng
    zhēn
    nián
    shí
    èr
    yuè
    zhù
    西
  • xuě
    sān
    zhōng
    rén
    niǎo
    shēng
    jué
  • shì
    gēng
    dìng
    xiǎo
    zhōu
    yōng
    cuì
    huǒ
    wǎng
    xīn
    tíng
    kàn
    xuě
  • sōng
    hàng
    dàng
    tiān
    yún
    shān
    shuǐ
    shàng
    xià
    bái
    shàng
    yǐng
    weí
    cháng
    hén
    xīn
    tíng
    diǎn
    zhōu
    jiè
    zhōu
    zhōng
    rén
    liǎng
    sān
    ér
  • (
    zuò
    )
    dào
    tíng
    shàng
    yǒu
    liǎng
    rén
    zhān
    duì
    zuò
    tóng
    shāo
    jiǔ
    zhèng
    feì
  • jiàn
    yuē
    zhōng
    yān
    gēng
    yǒu
    rén
    tóng
    yǐn
  • qiáng
    yǐn
    sān
    bái
    ér
    bié
  • wèn
    xìng
    shì
    shì
    jīn
    líng
    rén
  • xià
    chuán
    zhōu
    nán
    nán
    yuē
    shuō
    xiāng
    gōng
    chī
    gēng
    yǒu
    chī
    xiāng
    gōng
    zhě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 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关标签:初中文言文写雪抒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连续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注释: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
拏:通“桡”,撑(船)。
拥毳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而已:罢了。
毡:毛毯。 《湖心亭看雪》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王朝灭亡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统治者被清朝所取代,整个国家陷入了动荡和混乱之中。张岱作为一位文人,对于这个国家的变故和自己的故国往事充满了无尽的怀念和伤感。

在这篇小品文中,张岱以湖心亭为背景,通过观赏雪景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湖心亭是一个位于湖边的小亭子,四周环绕着美丽的山水景色。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亭子的屋顶上覆盖着一层洁白的雪花,整个景色宛如一幅画卷般美丽动人。

作者通过描写亭子中的人物和他们的对话,展现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亭子里的人们都是一些流离失所的文人墨客,他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来到湖心亭,希望通过观赏雪景来寻找一丝温暖和慰藉。他们相互交流着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彼此之间的对话充满了伤感和忧愁。

通过这篇小品文,张岱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他通过描写雪花的纷飞和亭子中人们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并不是悲伤和绝望,而是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尽管故国已经不再存在,但是作者仍然希望通过这种美丽的雪景来寻找一丝温暖和慰藉,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总之,《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在明王朝灭亡后所创作的一篇小品文,通过描写湖心亭中的雪景和人物对话,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篇作品以其浅淡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思乡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湖心亭看雪》创作背景详情»

主题

主题: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心境与情感表达 《湖心亭看雪》主题详情»

主旨

本文主旨是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湖心亭看雪》主旨详情»

赏析

作者决定出发去湖心亭看雪。他带上了一艘小船,穿着厚厚的毛衣,带上火炉,独自一人前往。



湖心亭位于西湖的中心,是一个观景的好地方。作者选择在晚上八点左右前往,这个时间点恰好是初更时分,天色已经完全黑暗下来。这样的选择增加了一种神秘感和寒冷感,也更能突出大雪的威严和湖山的寂静。



湖心亭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它位于湖中心,四周被湖水环绕。在大雪封湖的时候,湖心亭就像是一个孤岛,与外界隔绝。作者选择在这个地方看雪,也是为了更好地感受大雪的气势和湖山的静谧。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句话中的“余”指的是作者自己,他拿着一艘小船,穿着厚厚的毛衣,带上火炉,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孤独和寒冷的感觉,也更能突出作者对大雪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整个句子中的“拏”、“拥”、“独往”等词语,都强调了作者的孤独和决心。他没有选择和他人一起去看雪,而是选择了独自一人,这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和追求。



这句话中的“毳衣”和“炉火”也很有意思。毳衣是一种厚厚的棉衣,可以御寒保暖。炉火则是为了取暖,也可以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两个词语的使用,不仅突出了作者在大雪中的寒冷感受,也体现了他对自己的呵护和对自然的敬畏。



整个句子中的“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等短语的运用,使整个句子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突出作者的决心和对大雪的热爱。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时间、地点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大雪封湖的景象和作者对大雪的热爱。同时,通过听觉和心理感受的描写,更加生动地表现了大雪的威严和湖山的寂静。整篇文章以写意的手法,巧妙地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追求,展现了晚明小品独特的风韵和艺术效果。

《湖心亭看雪》赏析详情»

写作特色

位等细节并不重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出作者与友人在湖心亭相遇的巧合和珍贵。接下来,作者又写到两人在湖心亭畅谈,品茗赏雪,情趣盎然。友人提及了当时的政治局势,表达了对故国的忧虑和愁绪,而作者则以淡然的态度回应,表示自己已经超脱了尘世的纷扰,只愿以山水为伴,心境宁静。最后,两人分别离去,作者独自留在湖心亭,继续享受雪景的美丽。整篇文章以描写雪景为主线,通过对时间、地点、情境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和对故国的忧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超脱尘世的心态和追求宁静的人生态度。整篇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运用了白描手法和互文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湖心亭看雪》写作特色详情»

赏析二

了作者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和孤芳自赏的情怀。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选择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远离喧嚣,享受雪景的美丽。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湖心亭的景色。作者用了“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等词语来描绘雪景的壮丽和宁静。这些形容词使读者感受到了雪景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表达了对人生渺茫的慨叹。他说:“人生如此,何处不是湖心亭?”这句话意味着人生充满了无奈和迷茫,无论身处何地,都难以摆脱这种感受。通过对雪景的赏析,作者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整篇文章的笔墨精炼,文笔清秀,通过简短的文字,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作者通过听觉来描绘大雪的威严,通过对湖心亭的描写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最后通过对人生的思考来展示自己的情感。整篇文章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湖心亭看雪》赏析二详情»

文言现象

大雪三日,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古人常以天气现象来形容大雪,如“大雪纷纷”、“大雪纷飞”。而现代汉语中,大雪一词通常作为名词使用,表示下雪的天气现象。

是金陵人,客此。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在古代,人们常以“客”来表示居住在外地的意思。例如,“客此”即表示在此地客居。

拥毳衣炉火。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围着炉火。古人在寒冷的冬天,常常围着炉火取暖。现代汉语中,“炉火”一词通常作为名词使用,表示炉中的火焰。

与余舟一芥。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古人常以“芥”来形容微小的事物,如“芥蒂”、“芥蒂之言”。现代汉语中,“芥”一词通常作为名词使用,表示一种植物。

古今异义:

余住西湖。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在古代,人们常以“余”来表示自己。例如,“余住西湖”即表示我住在西湖。而在现代汉语中,“余”一词通常表示剩下的意思。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酒杯。(例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在古代,人们常以“白”来表示酒杯。例如,“三大白”即表示三杯酒。而在现代汉语中,“白”一词通常表示白色。

是日更定矣。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在古代,人们常以“是”来表示这个。例如,“是日更定矣”即表示这一天已经决定了。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词通常表示判断的意思。

一词多义:

是:1.是日更定:这。在古代,人们常以“是”来表示这个。例如,“是日更定”即表示这一天决定了。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词通常表示判断的意思。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在古代,人们常以“是”来表示是不是。例如,“是金陵人”即表示是不是金陵人。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词通常表示判断的意思。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在古代,人们常以“更”来表示夜间的计时单位。例如,“是日更定”即表示在这一天的夜晚决定了。而在现代汉语中,“更”一词通常表示改变的意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在古代,人们常以“更”来表示还。例如,“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即表示在湖中还能找到这个人。而在现代汉语中,“更”一词通常表示还。

白:1.上下一白:白色。在古代,人们常以“白”来表示白色。例如,“上下一白”即表示白色。而在现代汉语中,“白”一词通常表示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在古代,人们常以“白”来表示酒杯。例如,“三大白”即表示三杯酒。而在现代汉语中,“白”一词通常表示白色。

大:1.见余大喜:非常。在古代,人们常以“大”来表示非常。例如,“见余大喜”即表示看到我非常高兴。而在现代汉语中,“大”一词通常表示大的意思。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在古代,人们常以“大”来表示大的。例如,“三大白”即表示三杯大的酒。而在现代汉语中,“大”一词通常表示大的意思。

余: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在古代,人们常以“余”来表示自己。例如,“余住西湖”即表示我住在西湖。而在现代汉语中,“余”一词通常表示剩下的意思。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在古代,人们常以“余”来表示多。例如,“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即表示江干上下有十多里的距离。而在现代汉语中,“余”一词通常表示剩下的意思。

通假字:

拏:通“桡”,撑(船)、划。在古代,人们常以“拏”来表示撑船或划船。例如,“拏船”即表示撑船。而在现代汉语中,通常使用“桡”来表示撑船或划船。 《湖心亭看雪》文言现象详情»

明代诗人张岱的照片
张岱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出生于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出生在一个仕宦世家,年少时享有富贵,对茶艺鉴赏颇有研究,热爱繁华,喜欢山水景色,对音乐、戏曲也有一定了解。然而,明朝灭亡后,他选择不仕途,而是隐居山中著书。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最擅长写散文。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和《夜航船》等。这些作品被誉为绝代文学名著,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岱的文学作品以清新、自然、含蓄为特点,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山水、花鸟、古迹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除了文学创作,张岱还对历史学有深入研究,他的史学著作《陶庵梦忆》被认为是明末清初最重要的史学著作之一。这部著作以自传体的形式,记录了他对明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观察和思考,对后世研究明末清初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张岱于1679年去世,享年83岁。他的文学作品和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才华和思想,也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

猜您喜欢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 一作:锁呐; 声价 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石灰吟

明代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万凿 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不怕 一作:全不怕)

核舟记

明代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箬篷 一作:篛篷)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