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其三》原文赏析

  • shī
    sān
    shǒu
    ·
    sān
  • [
    táng
    dài
    ]
    shěn
  • wén
    dào
    huáng
    lóng
    shù
    pín
    nián
    jiě
    bīng
  • lián
    guī
    yuè
    cháng
    zài
    hàn
    jiā
    yíng
  • shào
    jīn
    chūn
    liáng
    rén
    zuó
    qíng
  • shuí
    néng
    jiāng
    weí
    lóng
    chéng

原文: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战争妇女相思离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就听说黄龙城有战争,连续多年不见双方撤兵。
可怜闺中寂寞独自看月,她们思念之心长在汉营。
今晚上少妇的相思情意,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何时高举战旗擂鼓进军,但愿一鼓作气取龙城。

注释:
闻道:听说。
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
解兵:放下兵器。
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杂诗三首·其三》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良人昨夜情”相对应,形成了一种对比和呼应的关系。少妇的思念和良人的情感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交织,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尾联“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烘托人物的情感。梨花盛开的院落中,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整个空间,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觉。柳絮飘落在池塘中,微风吹拂着,给人一种轻盈而悠然的感觉。这样的自然景象与前文中的离别相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同时,诗人运用了溶溶、淡淡等形容词,使得景物更加细腻、柔和,与人物的情感相呼应,给人以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以月和情为主题,通过对月的描写和人物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离别相思的悲凉之情。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具体。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值得鉴赏的佳作。 《杂诗三首·其三》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沈佺期的照片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年出生于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被称为“沈宋”。沈佺期擅长写作文辞,尤其擅长七言诗。他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通事舍人、考功郎给事中等职务。然而,因与张易之有交往,被贬流放到驩州。后来,他稍微升迁为台州录事参军。在神龙年间,沈佺期受到召见,被任命为起居郎,后来又担任修文馆直学士、中书舍人和太子少詹事等职务。开元初年,沈佺期去世。

猜您喜欢

古意

唐代 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塞下曲

唐代 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代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