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住在七盘山的西面。
拂晓的残月仿佛就在窗前,天上的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那样低。
在这芬芳艳美的春天,银杏树一片翠绿,夜晚听见子规的声声哀啼。
我孤身在这里听那子规的凄鸣,褒城里传来公鸡报晓之声。
注释:
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唐时属巴州,又名五盘岭、七盘山,有石磴七盘而上,岭上有七盘关。
游:诗人对流放的婉转说法。
高卧:此处用以形容旅途的寂寞无聊。
晓月临窗近:晓,一作“山”;窗,一作“床”。
天河:银河。
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左思《吴都赋》写江南四种特产树木说:“平仲君迁,松梓古度。”旧注说:“平仲之实,其白如银。”这里即用以写南方异乡树木,兼有寄托自己清白之意。
子规:杜鹃鸟。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鸣声悲哀如唤“不如归去”,古以为蜀鸟的代表,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浮客:无所归宿的远行之游子。
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
《夜宿七盘岭》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沈佺期在被流放途中写的。沈佺期因为投靠了张易之,结果张易之失败了,于是他被长期流放到驩州。这首诗是在他被流放途中夜宿七盘岭时创作的。根据诗末句“褒城闻曙鸡”,可以得知褒城位于今天的陕西汉中北部,而七盘岭位于褒城的西南方向。夜宿七盘岭意味着他已经经过了褒城,离开了关中地区,进入了蜀境。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他初次进入蜀地时创作的。 《夜宿七盘岭》创作背景详情»
的这首诗可谓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首诗以描写诗人夜宿七盘岭的情景为主线,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思乡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韵律,使整首诗既有严密的格律,又不失流畅和自然。
首联中的“独游”和“高卧”两个词语,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失意,还暗示了他将自己的旅行比作隐居,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心境。
次联中,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将月亮和银河与自己的房间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幻觉般的情境。这种写景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还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三联中,诗人以银杏树和杜鹃的声音为切入点,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独宿的愁思和惆怅。这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色彩,还使读者更加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末联中,诗人通过“子规啼”和“鸡叫”两个动作,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诗人用“浮客”来指代自己,进一步强调了自己身处异乡的身份。最后一句“过褒城”则暗示了诗人已经离开关中,远离故乡。
整首诗的结构完整,针迹细密。诗人通过对仗和韵律的运用,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同时,诗人的描写细腻而生动,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绪。
总的来说,沈佺期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才能和精湛的描写技巧,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思乡之情。这首诗不仅在初唐五律中独树一帜,也是一首值得赏析的佳作。
《夜宿七盘岭》赏析详情»
沈佺期,约656年出生于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被称为“沈宋”。沈佺期擅长写作文辞,尤其擅长七言诗。他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通事舍人、考功郎给事中等职务。然而,因与张易之有交往,被贬流放到驩州。后来,他稍微升迁为台州录事参军。在神龙年间,沈佺期受到召见,被任命为起居郎,后来又担任修文馆直学士、中书舍人和太子少詹事等职务。开元初年,沈佺期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