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评析主要对沈佺期的诗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首先,文章指出这首诗是一首历史诗,与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京城诗相似。然而,由于历史诗的传统,诗中所指的事物与时事有关,涉及武则天或唐中宗宫廷的某种无节制的行为。
接着,文章提到七月七日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之夕,沈佺期描写了“银河”和宫女们鲜艳的衣服,这些衣服形成“云雾”,闪光如星星,呈现出天庭的场面,改变了时节。然而,在这些华丽描写的背后,诗人却加上了要求俭朴的结尾,显得极其不和谐。
文章指出,人巧能够改变自然秩序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复杂主题,有时表示艺术及人类创造的力量,但更经常地暗示一种危险的反常。在这首诗中,这一主题的运用是微妙的、模棱两可的,处于赞赏的描写和道德的谴责之间。
总的来说,这篇评析对沈佺期的诗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诗中的历史背景和主题,并对诗中的描写和结尾进行了评价。
《七夕曝衣篇》评析详情»
沈佺期,约656年出生于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被称为“沈宋”。沈佺期擅长写作文辞,尤其擅长七言诗。他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通事舍人、考功郎给事中等职务。然而,因与张易之有交往,被贬流放到驩州。后来,他稍微升迁为台州录事参军。在神龙年间,沈佺期受到召见,被任命为起居郎,后来又担任修文馆直学士、中书舍人和太子少詹事等职务。开元初年,沈佺期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