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原文赏析

  • hán
    xíng
  • [
    táng
    dài
    ]
  • bīng
    fēng
    chēng
    kōng
    hán
    chù
    chù
    yún
    níng
    shuǐ
    dòng
    mái
    hǎi
  • shā
    zhī
    xìng
    shāng
    rén
    zhī
    néng
    duàn
    jué
    jīng
    zhī
    gēn
    zhū
    yòu
    néng
    zhǎn
    fèng
    huáng
    lín
    zhī
    quán
  • weí
    weí
    gāo
    rán
    tiān
    xià
    zhī
    róng
    róng
    róng
    wàn

原文: 冰峰撑空寒矗矗,云凝水冻埋海陆。
杀物之性,伤人之欲,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 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
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 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相关标签:冬天哲理忧国忧民

译文及注释

冰峰撑空寒矗矗,云凝水冻埋海陆。
冰峰(bīng fēng)- 冰雪覆盖的山峰
撑空(chēng kōng)- 高耸入云
寒矗矗(hán chù chù)- 寒冷而挺立
云凝水冻(yún níng shuǐ dòng)- 云凝结成水,水冻结成冰
埋(mái)- 覆盖

峻峭的山和大地,都被冰雪(恶势力)所覆盖。
峻峭(jùn qiào)- 高耸陡峭
恶势力(è shì lì)- 恶势力,指不好的力量

杀物之性,伤人之欲,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
杀物之性(shā wù zhī xìng)- 指动物的本性
伤人之欲(shāng rén zhī yù)- 伤害他人的欲望
断绝(duàn jué)- 切断,消除
蒺藜荆棘(jí lì jīng jí)- 指困扰人的困难和障碍
根株(gēn zhū)- 植物的根和茎
展(zhǎn)- 展开,显露
凤凰麒麟(fèng huáng qí lín)- 凤凰和麒麟,指祥瑞的象征

(恶势力)杀物、伤人的恶性兴起,(我)既不能将他们连根拔起,也无法为百姓带来祥瑞。
恶势力(è shì lì)- 恶势力,指不好的力量
连根拔起(lián gēn bá qǐ)- 彻底消除,根除
百姓(bǎi xìng)- 指普通人民
祥瑞(xiáng ruì)- 吉祥的征兆

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 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和煦(hé xū)- 温暖宜人
膏雨(gāo yǔ)- 指丰沛的雨水
荣枯(róng kū)- 兴衰,盛衰
融融(róng róng)- 指充满,洋溢
万户(wàn hù)- 万家,指全国人民

如此一来,百姓便无安乐。可天下自然有法则,善恶兼存。善枯则恶荣,恶枯则善荣,待到善荣之日,万户必定能够愉快地生活。
安乐(ān lè)- 安宁幸福
法则(fǎ zé)- 规律,法则
善恶兼存(shàn è jiān cún)- 善良和邪恶同时存在
善枯则恶荣(shàn kū zé è róng)- 善良衰落则邪恶兴盛
恶枯则善荣(è kū zé shàn róng)- 邪恶衰落则善良兴盛
待到善荣之日,万户必定能够愉快地生活(dài dào shàn róng zhī rì wàn hù bì dìng néng gòu yú kuài de shēng huó)- 等到善良兴盛的时候,全国人民必定能够幸福地生活。 《苦寒行》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

峻峭的山和大地,都被冰雪所覆盖。恶势力杀物、伤人的恶性兴起,我既不能将他们连根拔起,也无法为百姓带来祥瑞。如此一来,百姓便无安乐。可天下自然有法则,善恶兼存。善枯则恶荣,恶枯则善荣,待到善荣之日,万户必定能够愉快地生活。

峻峭的山和大地,都被冰雪所覆盖。这种恶势力杀害生物,伤害人类的恶劣势力正在兴起,我既不能将它们彻底消除,也无法为百姓带来好运。因此,百姓们无法享受安乐。然而,天下自然有一定的规律,善与恶并存。善的时候衰落,恶的时候兴盛,等到善的时候再度兴盛,万户必定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苦寒行》译文详情»

金朝诗人齐己的照片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是唐朝晚期著名的诗僧。他出生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出家后在衡岳山修行。齐己以其卓越的诗才和佛学造诣而闻名于世。

齐己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诗风受到了唐代山水诗的影响,常以山水景色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作多以五言绝句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除了诗歌创作,齐己还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他曾游历名山大川,参访名刹禅院,广泛学习佛教经典和禅宗教义。他的佛学造诣使他的诗作充满了禅意和哲理,展现了他对人生、宇宙和佛法的思考。

齐己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意味着他将自己视为衡岳山的沙门,表达了他对佛法修行的执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他的晚年生活在衡岳山中度过,与自然融为一体,修行禅定,写作诗歌,过着清净自在的生活。

齐己于937年圆寂,结束了他在人世间的修行生涯。他的诗作和佛学著述流传至今,对后世诗人和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收入了《全唐诗》和《全唐文》,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诵,被誉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之一,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猜您喜欢

回车驾言迈

两汉 佚名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读书有所见作

清代 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二翁登泰山

未知 佚名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