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驾驶车子转向远方,路途遥远,长途跋涉,难以到达。
一路上四野茫茫无边无际,阵阵春风吹绿百草。
眼前看到的都不是过去的事物,人怎么能够不迅速衰老?
人生的盛衰各有不同的时间,只恨建立功名的机会来得太迟。
人的生命不如金石般坚固,哪里能够长生不老?
倏忽之间生命就衰老死亡了,只有好的美名才是真正的宝藏。
注释:
回:转也。驾:象声词。言:语助词。迈:远行也。一说喻声音悠长。
悠悠:远而未至之貌。涉长道:犹言“历长道”。涉,本义是徒步过水;引申之,凡渡水都叫“涉”;再引申之,则不限于涉水。
茫茫:广大而无边际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东风摇百草”的客观景象。
东风:指春风。百草:新生的草。
无故物:承“东风摇百草”而言。故,旧也。
“焉得”句:是由眼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草很容易由荣而枯,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各有时:犹言“各有其时”,是兼指百草和人生而说的。“时”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在这一定时间内,有盛必有衰,而且是由盛而衰的。
立身:犹言树立一生的事业基础。早:指盛时。
“人生”句:言生命的脆弱。金,言其坚。石,言其固。
寿考:犹言老寿。考,老也。即使老寿,也有尽期,不能长久下去。
奄忽:急遽也。随物化:犹言“随物而化”,指死亡。
荣名:美名。一说指荣禄和声名。
《回车驾言迈》译文及注释详情»
《回车驾言迈》是《古诗十九首》之一,而《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一直是汉魏文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学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争议。
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古诗十九首》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在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之前的几十年间创作的。这首诗应该是作者在感慨人生苦短的情绪下所创作的。
这首诗以回车驾言迈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和思考。回车驾言迈,意味着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要不断地前进和追求自己的目标。作者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人们匆匆忙忙的生活状态,以及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和思考。作者认为人生如同回车驾言迈,犹如一场短暂的旅程,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要不断地前进和追求自己的目标。作者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和思考。在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之前的几十年间,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对于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和思考,以及对于人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思考和建议。
总之,《回车驾言迈》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诗,它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和思考。通过描绘人们匆匆忙忙的生活状态和时间的流逝,作者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和思考。这首诗在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之前的几十年间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断前进和追求自己的目标。
《回车驾言迈》创作背景详情»
木一样,都有盛衰的时候,所以人应该早早地立下自己的志向和目标,不要拖延。这里的“立身”可以理解为立下自己的事业,追求荣名和成就。
“荣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功名利禄,也可以理解为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诗人认为,人生短暂,所以应该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荣名,不要虚度光阴。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他抬头四顾,发现周围一片茫茫,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同时,春风吹拂着原野上的青草,摇动着它们,给人一种无常和变幻的感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他发现旅途中所遇到的事物都是陌生的,不再是他熟悉的旧物。这让他感到岁月的流逝,时间的匆匆。他意识到自己也在不断变老,所以更加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整首诗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追求荣名的呼唤。诗人认为,人生如同草木一样,有盛衰的时候,所以人应该早早地立下自己的志向和目标,努力追求荣名,不要虚度光阴。诗中的描写质朴自然,行文流畅,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回车驾言迈》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