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原文赏析

  • shēng
    chá
    ·
    chūn
    shān
    yān
    shōu
  • [
    dài
    ]
    niú
  • chūn
    shān
    yān
    shōu
    tiān
    tán
    xīng
    xiǎo
    cán
    yuè
    liǎn
    biān
    míng
    bié
    leì
    lín
    qīng
    xiǎo
  • duō
    qíng
    weì
    liǎo
    huí
    shǒu
    yóu
    chóng
    dào
    绿
    luó
    qún
    chù
    chù
    lián
    fāng
    cǎo

原文: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相关标签:婉约离别离情写景思念生查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山上的烟雾正开始收敛,天色渐明,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一串串伤别的泪珠不断地流落,西斜的残月,照亮脸庞。
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是无穷无尽。回过头来仍再次说道:记得我穿的绿罗裙吧,以后即便看到绿草也要想到我,从而去怜惜它啊!

注释:
生查子:词调名,原为唐教坊曲名。这首词写一对情侣拂晓惜别的依依之情,是五代词中写离情的名篇,结尾尤为人称道。
烟欲收:山上的雾气正开始收敛。
重(chóng)道:再次说。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唐五代词的创作时间和题材。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这首词表现了男欢女爱、离愁别绪,这是唐五代词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爱情被视为人生中的春天,而春天则被视为爱情的伴侣。然而,在唐五代词中,表现爱情这类题材时,往往以浮靡被艳、辞彩华丽为特点。这首词的创作者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词。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二

走的爱人曾经穿着绿罗裙在芳草丛中婉转起舞的情景,心中不禁涌起无尽的怜惜之情。她回首望去,那绿罗裙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处处怜惜着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这句话通过对女子内心的描写,展现了她对过去的回忆和眷恋之情,使整首词达到了情感的高潮。

整首词以清新婉约的语言,通过对春山、天色和女主人公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伤感的场景。词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情人分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同时,词中运用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人物情感相结合,增加了词的艺术感和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山、天色和女主人公的描写,展现了情人分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词人运用清峻委婉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情人分别时的场景,表达了缠绵婉转的思想感情,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情绪。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鉴赏的佳作。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鉴赏二详情»

牛希济

牛希济(872?~?)是五代时期的词人,出生于陇西(今甘肃)。他是词人牛峤的侄子,早年就以文才闻名。由于当时社会动荡,牛希济流亡到蜀地,并依靠牛峤的帮助生活。后来,他得到了前蜀主王建的赏识,被任命为起居郎。在前蜀后主王衍统治时期,牛希济先后担任翰林学士和御史中丞等官职。后来,他随着前蜀主降服于后唐,被明宗封为雍州节度副使。关于牛希济的死亡情况,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

猜您喜欢

蝶恋花·春暮

五代 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渐觉 一作:早觉)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依稀 一作:依依)

忆江南(二首,与本调不同)

五代 冯延巳

去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
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
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
今宵帘幕扬花阴,空馀枕泪独伤心。
今日相逢花未发,正是去年,别离时节。
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重来不怕花堪折,只恐明年花发人离别。
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

捣练子令·深院静

五代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