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分别时正是秋暮,关山重重连着条条远路。征马嘶鸣,你挥着鞭儿将驰向何处。鸟儿默默地看着你远去,清晓的寒霜满树。
紫禁城中的声声钟鼓,惊断梦忆往事的追溯,梦醒时檀枕上泪滴无数。一点红日如血的殷红,殷红凝和着薄薄的晨雾,翠眉锁愁却无人相诉。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指向金门行礼。
关山:泛指关塞和山岳。
歧路:岔道。
禁城:宫城。指紫禁城。
枕檀:即檀枕。指用檀木制成的枕头。
凝红:指溶有脂粉的眼泪。
翠蛾:指女子黑而细长的眉毛。
《谒金门·秋已暮》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游子吟》这首诗的解读和赏析。诗中上阕描绘了游子行旅的时间、环境、动作和目击的情景,通过描写深秋的景象、关山重叠的岔路、马行的踟蹰与马嘶的悲凉,以及游子迟迟不忍前行的矛盾情怀,展现了游子飘泊的景况和内心的悲凉。下阕则写游子离去后思妇的愁苦寂寞,通过描写紫禁城的晨钟幕鼓惊断梦影、泪珠滴湿枕衾,以及一团凝红新薄雾中的孤灯,表达了思妇的痛苦和内心的纷乱。
赏析中指出,诗中的语境涵盖了众多的意象和丰富的意蕴,通过炼字炼句的手法,将游子的景况和命运与晨霜鸣禽的图景相呼应,展现了游子在人世风霜中的悲衰。同时,赏析还引用了《沧浪诗话》中的话语,将诗中的表达与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相类比,强调了诗中意境的透彻玲珑和意蕴的无穷。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对《游子吟》的描写和意境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通过分析诗中的语境、意象和意蕴,展现了诗人对游子和思妇的深刻描绘,以及对人生风霜和命运的思考。
《谒金门·秋已暮》赏析详情»
牛希济(872?~?)是五代时期的词人,出生于陇西(今甘肃)。他是词人牛峤的侄子,早年就以文才闻名。由于当时社会动荡,牛希济流亡到蜀地,并依靠牛峤的帮助生活。后来,他得到了前蜀主王建的赏识,被任命为起居郎。在前蜀后主王衍统治时期,牛希济先后担任翰林学士和御史中丞等官职。后来,他随着前蜀主降服于后唐,被明宗封为雍州节度副使。关于牛希济的死亡情况,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