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希济(872?~?)是五代时期的词人,出生于陇西(今甘肃)。他是词人牛峤的侄子,早年就以文才闻名。由于当时社会动荡,牛希济流亡到蜀地,并依靠牛峤的帮助生活。后来,他得到了前蜀主王建的赏识,被任命为起居郎。在前蜀后主王衍统治时期,牛希济先后担任翰林学士和御史中丞等官职。后来,他随着前蜀主降服于后唐,被明宗封为雍州节度副使。关于牛希济的死亡情况,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
牛希济,约公元九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出生于陇西(今甘肃),是牛峤的侄子。关于他的生卒年份没有确切的记录,大约在梁太祖乾化中前后活动。他曾在蜀国担任翰林学士和御史中丞的职位。公元九二五年,蜀国灭亡后,他投降了后唐,并被明宗任命为雍州节度副使。他以词作为他的代表作品,被称为牛学士。现存有他的词作14首,收录在《花间集》和《唐五代词》中。这些词作都以清新自然而著称,没有过多的雕琢气息。王国维辑有一卷《牛中丞词》收录了他的作品。
牛希济的词作与牛峤的词作虽然都以相思离别为主题,但风格却有所不同。牛峤的词作较为艳丽,而牛希济则更加注重自然,近似于韦庄的风格。他的名篇《临江仙》描绘了巫山十二峰,下阕写道:“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这首词清丽动人,表达了深情的哀思,历来备受赞誉。《生查子》中的“春山烟欲收”描写了清晨情人的离别,“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含蓄而长情,成为了名句。他的其他作品如《临江仙》中的“洞庭波浪飐晴天”和《酒泉子》中的“枕转簟凉”都以清新自然为特点,《生查子》中的“新月曲如眉”更具有民歌的风味。
关于牛希济的事迹可以在《十国春秋·前蜀》中找到。
牛希济介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