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原文赏析

  • shàng
    lín
    chūn
    lìng
    ·
    shí
    yuè
    sān
    shí
    jiàn
    xuě
  • [
    sòng
    dài
    ]
    máo
    pāng
  • dié
    chū
    fān
    lián
    xiù
    wàn
    huí
    xiù
    luò
    huā
    feī
    méng
    méng
    cháng
    zhù
    qiáo
    bié
    hòu
  • nóng
    xiāng
    dǒu
    zhàng
    yǒng
    lòu
    rèn
    mǎn
    yuè
    shēn
    yún
    hòu
    hán
    jìn
    liú
    zhī
    lián
    hòu
    tíng
    meí
    shòu

原文: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相关标签:咏物写雪羁旅抒怀上林春令

译文及注释

译文:纷飞的白雪,时而像翻穿绣帘的蝴蝶,时而像万千天女散花舒袖长舞,时而像落花飘洒,时而像飞絮蒙蒙,总是在回忆灞桥分别后的情形。

注释:上林春令:词牌名,前后段各四句。
蝴蝶:喻雪片飞舞。
回:指飘飞。
灞桥:这里语含双关,灞桥义是唐人折柳饯别之处所,此扣离别之意。
漏:即漏箭,为古代宫中计时器具。
月深云厚:指积雪。
流苏:帘帐上垂下来的继子,用彩羽或丝织品制成,起装饰作用。这里泛指帘幕。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通过描写雪的静态美,间接展现了词人的孤高志趣。词中写道:“玉树琼枝凝碧玉,冰壶雪碗照银光。”这里用“玉树琼枝”、“冰壶雪碗”来形容雪的美丽,给人以清新、洁白的感觉。同时,这些形容词也暗示了词人的高雅情趣和追求。词人将雪与玉、冰相比,将其美丽与珍贵相联系,表达了对雪的赞美之情。

此外,词中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上片描绘了雪的动态美,而下片则描绘了雪的静态美。通过对雪的不同描写,词人展示了自己对雪的多方面观察和感受。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词中的意境更加丰富,给人以全面的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不同流俗的追求。词人通过比喻、衬托、动静结合等手法,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展示了自己的情感和志趣。整首词既曲尽了雪的美丽,又在雪中言情、寄托,符合咏物词的特点,展现了词人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赏析详情»

毛滂

毛滂,北宋词人,出生于1056年,具体死亡时间不详,大约在1124年左右。他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出生在一个“天下文宗儒师”世家。他的父亲维瞻、伯维藩、叔维甫都是进士。

毛滂自幼就对诗文词赋充满热爱。在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他与西安(今浙江衢州)的赵英结为伉俪。他的诗词被当时的人评价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他在元祐四年(1089年)创作的《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写道:“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这句词被南宋的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毛滂的作品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猜您喜欢

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

宋代 陈允平

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
庾岭封的皪,淇园折琅玕。
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
直疑潢潦惊翻,斜风溯狂澜。
对此频胜赏,一醉饱清欢。
呼?童翦韭,和冰先荐春盘。
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雪中偶题

唐代 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春雪

唐代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洛阳东 一作:洛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