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纷飞的白雪,时而像翻穿绣帘的蝴蝶,时而像万千天女散花舒袖长舞,时而像落花飘洒,时而像飞絮蒙蒙,总是在回忆灞桥分别后的情形。
注释:上林春令:词牌名,前后段各四句。
蝴蝶:喻雪片飞舞。
回:指飘飞。
灞桥:这里语含双关,灞桥义是唐人折柳饯别之处所,此扣离别之意。
漏:即漏箭,为古代宫中计时器具。
月深云厚:指积雪。
流苏:帘帐上垂下来的继子,用彩羽或丝织品制成,起装饰作用。这里泛指帘幕。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译文及注释详情»
通过描写雪的静态美,间接展现了词人的孤高志趣。词中写道:“玉树琼枝凝碧玉,冰壶雪碗照银光。”这里用“玉树琼枝”、“冰壶雪碗”来形容雪的美丽,给人以清新、洁白的感觉。同时,这些形容词也暗示了词人的高雅情趣和追求。词人将雪与玉、冰相比,将其美丽与珍贵相联系,表达了对雪的赞美之情。
此外,词中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上片描绘了雪的动态美,而下片则描绘了雪的静态美。通过对雪的不同描写,词人展示了自己对雪的多方面观察和感受。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词中的意境更加丰富,给人以全面的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不同流俗的追求。词人通过比喻、衬托、动静结合等手法,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展示了自己的情感和志趣。整首词既曲尽了雪的美丽,又在雪中言情、寄托,符合咏物词的特点,展现了词人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赏析详情»
毛滂,北宋词人,出生于1056年,具体死亡时间不详,大约在1124年左右。他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出生在一个“天下文宗儒师”世家。他的父亲维瞻、伯维藩、叔维甫都是进士。
毛滂自幼就对诗文词赋充满热爱。在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他与西安(今浙江衢州)的赵英结为伉俪。他的诗词被当时的人评价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他在元祐四年(1089年)创作的《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写道:“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这句词被南宋的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毛滂的作品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