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你脸上泪水纵横,像一枝鲜花沾带着露珠,忧愁在你眉间紧紧缠结,又像是碧山重叠攒聚。这别恨不仅属于你,我们两人平均分取。你我久久地、久久地互相凝望。再说不出一句话语。
雨收云散,一切欢乐都成为过去,令人无情无绪。从此朝朝暮暮,我将空守孤寂。今夜,当我投宿在荒山野店,我深情的灵魂会跟随潮汐回到你那里。
注释:
惜分飞:词牌名,又名《惜芳菲》、《惜双双》等。毛滂创调,词咏唱别情。全词共50字,双调,上、下阙各四句,句句用仄韵。
富阳:宋代县名,治所在今浙江省富阳县。琼芳:当时杭州供奉官府的一名歌妓。作者任杭州法曹参军时,和她很要好。
阑(lán)干:眼泪纵横的样子。
眉峰碧聚:古人以青黛画眉,双眉紧锁,犹如碧聚。
取:助词,即“着”。
觑(qù):细看。
断雨残云:雨消云散。喻失去男女欢情。
山深处:指富阳僧舍所在地。
断魂:指极度的哀思。分付:付予、付给。潮:指钱塘江潮。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段创作背景发生在中国宋代的元祐年间。当时,著名文学家苏轼担任守钱塘的职务,与法曹椽毛滂成为好友。在这期间,毛滂与一位歌妓琼芳相爱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经过三年的相处,毛滂的官职任期结束,他决定辞去官职。在返回富阳的途中,他在一座僧舍中写下了一首名为《惜分飞》的词,作为对琼芳的告别和赠送。
这首词表达了毛滂对琼芳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他用优美的词句描绘了他们相爱的美好时光,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即将分离的痛苦和遗憾之情。这首词充满了浓郁的离别情感,展现了毛滂对琼芳的深情厚意。
这段创作背景展示了苏轼与毛滂之间的友谊,以及毛滂与琼芳之间的爱情故事。它揭示了宋代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交往和感情纽带,同时也展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爱情和离别的深刻思考和表达。这段创作背景为后世留下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词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创作背景详情»
这段赏析中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了一段深情的恋情以及离别的悲伤。作者通过描写女主角含愁带泪的形象,展现了宋朝审美观念中对多愁多病的弱女子形象的偏爱。同时,作者也表达了离别对于两人来说同样沉重的意义,尽管他们地位悬殊,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相爱。分离之际,他们已经无话可说,只能默默相对,表达出绝望的悲哀。下片中的断雨景象,既象征着离人的心境,也预示着这段恋情即将结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痴迷和离别的痛苦。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赏析详情»
的痛苦之情,如同断了的雨云,无法再续。接着,“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用烟雾笼罩的寒冷水面和月光映照下的沙滩,形象地描绘了离别后的凄凉景象。烟雾和寒水象征着心中的忧愁和冷漠,而月光和沙滩则象征着思念和温暖。这样的对比,更加凸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深切。
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全词的精华所在。词人通过“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表达了对离别时的情感的回忆和思念之情。而“只是当时已惘然”则表达了词人对当时无法挽回的遗憾和无奈之情。这句话简洁而深刻,道出了离别的无奈和遗憾,使整首词更加凄美动人。
整首词以回忆和思念为主线,通过描写离别时的哀愁和痛苦,以及别后的凄凉和思念,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无奈。词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比喻和化用前人诗句的手法,使词意更加丰富深刻。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堪称一首佳作。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鉴赏详情»
毛滂,北宋词人,出生于1056年,具体死亡时间不详,大约在1124年左右。他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出生在一个“天下文宗儒师”世家。他的父亲维瞻、伯维藩、叔维甫都是进士。
毛滂自幼就对诗文词赋充满热爱。在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他与西安(今浙江衢州)的赵英结为伉俪。他的诗词被当时的人评价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他在元祐四年(1089年)创作的《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写道:“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这句词被南宋的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毛滂的作品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