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是唐代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五代十国混乱的时代。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他饱受乱离漂泊之苦。《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这首词是他在浪迹江南一带时创作的,表达了他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
在黄巢攻破长安后,韦庄被迫逃往南方,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他在南方各地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历了无数的辛酸和磨难。他时常想起故乡和妻子,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惆怅。
直到59岁,韦庄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他在江南一带定居下来,开始了平静的生活。然而,他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却从未停止过。《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这首词正是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通过描绘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故乡和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词以菩萨蛮的形式表达了韦庄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他用红楼别夜的场景来象征自己与故乡和妻子的分离,表达了他对家乡和妻子的思念之情。这首词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抒发,也是对时代动荡的反思。通过这首词,韦庄将自己的心情与时代的动荡相结合,展现了一个文人在乱世中的孤独和无奈。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这首词是韦庄在流浪生活中创作的珍品,它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这首词以其深情和悲凉的笔触,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让人们更加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人们的生活。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创作背景详情»
人,情感真挚动人。同时,词中运用了赋法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词意更加丰富深刻。整首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写离别之夜的情景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深深眷恋和渴望归家的心情。词中的红楼、香灯、流苏帐等细节描写,营造出温馨的氛围,但又因为离别而充满了伤感和苦痛。词的下片通过琵琶乐声和绿窗人似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望归去的心情。整首词语言华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使人产生共鸣和感动。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鉴赏详情»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是晚唐时期的诗人、词人,出生于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他是汉族,是文昌右相韦待价的七世孙,也是苏州刺史韦应物的四世孙。
韦庄与温庭筠一起被称为“花间派”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风格相似,因此也被合称为“温韦”。韦庄擅长写诗,他的长诗《秦妇吟》以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为题材,在当时非常有名气,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的诗集《浣花集》共有十卷,后来还有人将他的词作辑录为《浣花词》。《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作共三百一十六首。
关于韦庄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具体的资料并不确定,只能大致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