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春:一作“风”。
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译文及注释详情»
韦庄是唐代著名的词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动荡的时期。这首词是他在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九世纪)避乱洛阳时创作的作品。当时,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韦庄身处洛阳,作为一名客居他乡的人,他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和无所作为。他的心情沉重,对于国家的困境和自己的无奈感到深深的痛苦。
在这个背景下,韦庄创作了这首词。他用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国家的动荡和民不聊生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一切的无奈和痛心。他的词语中透露出对于战乱的憎恶和对于和平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失落。
这首词展现了韦庄对于时代的关切和对于国家的忧虑。他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了对于战乱和动荡的痛恨,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和平和安定的向往。这首词不仅仅是韦庄个人的心声,更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也反映了词人对于这一切的思考和反思。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使得它具有了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它不仅仅是一首词,更是一种对于时代的呼喊和对于社会的反思。通过这首词,韦庄传达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无力。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使得它成为了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引起了人们对于时代和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韦庄的词作《洛阳怀古》进行解读。文章首先介绍了这首词的背景,韦庄在洛阳避乱时创作的作品,描述了当时国家的动荡和自己的无成。接着分析了词的开头部分,通过排比偶句写景抒慨,展现了洛阳的春光和才子们的老去。文章指出,韦庄在这里通过情景的反差表现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却在“他乡”、虽“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接下来,文章解读了词中的魏王堤,指出它是洛阳的游赏胜景,但在安史之乱后已失去昔日的魅力,作者通过描写烟笼柳堤和心转迷的心态,表达了怀才不遇、心志凄迷之情。最后,文章分析了词的后半部分,具体描绘了春光的美好,但通过情景的反差再次表达了作者的心迷之情。整篇赏析通过对词中情景的描写和反差的分析,展现了韦庄在洛阳时的心境和情感。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赏析详情»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是晚唐时期的诗人、词人,出生于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他是汉族,是文昌右相韦待价的七世孙,也是苏州刺史韦应物的四世孙。
韦庄与温庭筠一起被称为“花间派”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风格相似,因此也被合称为“温韦”。韦庄擅长写诗,他的长诗《秦妇吟》以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为题材,在当时非常有名气,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的诗集《浣花集》共有十卷,后来还有人将他的词作辑录为《浣花词》。《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作共三百一十六首。
关于韦庄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具体的资料并不确定,只能大致推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