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离开家乡万里之遥,独自被囚禁在元朝的监狱中,窗外的梧桐叶落下来,仿佛是故乡秋天的景色。
我祈望自己能像大雁一样,在天地间自由地翱翔,等到黄昏日落时就回到巢中。
落叶本来就没有定向的流动,无人照料的菊花连那吹散万物的西风都无法阻止。
昨天的隐痛仿佛是在梦中,那心中的遗憾和悔恨有多少呢?
注释:何心指的是何来的心,即没有心思。黄花指的是菊花,也就是黄菊或秋菊。龙山是隐喻中华民族的繁衍发源地,也有人称之为“方山”。方山指的是中岳嵩山的南麓两山之间,是夏族群的繁衍生息之地,也是中华第一个王朝夏朝、夏禹国的诞生地,位于河南登封。
《重阳》译文及注释详情»
飞翔的大雁和归巢的燕子,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家庭的向往。
整首诗以写实、写景为主线,通过描绘自己被囚禁的形象和对故乡的眷恋,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和追求。诗中的“万里飘零两鬓蓬”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孤身被囚禁的境遇,而“故乡秋色老梧桐”则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诗人通过描绘大雁栖息在新月下、燕子别于斜阳之间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由和家庭的向往。这些景象虽然简单,但对于被囚禁的诗人来说,却是无法实现的梦想。通过将这些景象安排在颌联中,诗人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美感,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
整首诗以写实、写景为主线,通过描绘诗人被囚禁的形象和对自由、家乡的向往,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不仅是对重阳节的赞美,更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重阳》赏析详情»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是南宋末年的大臣、文学家和民族英雄。他于1236年6月6日出生在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是汉族。在宝祐四年(1256年)他中进士,后来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文天祥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进行谈判,但却被扣留。他后来成功脱险,经过高邮嵇庄到达泰县塘湾,然后从南通返回南方,坚持抗元。
然而,在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战斗中失败被张弘范俘虏,被关押在狱中长达三年多的时间。尽管遭受困境,他仍然坚持斗争。最终,在柴市他从容就义。
文天祥的著作包括《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抗元的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