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原文赏析

  • sòng
    běn
    guó
    sēng
    jìng
    lóng
    guī
  • [
    táng
    dài
    ]
    weí
    zhuāng
  • sāng
    zài
    miǎo
    máng
    zhōng
    jiā
    zài
    sāng
    dōng
    gēng
    dōng
  • shī
    shuí
    gòng
    dào
    chuán
    míng
    yuè
    fān
    fēng

原文: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相关标签:送别祝福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遥远的日本已经在远处,您的家在日本的东面还要往东去。这次去家乡,有谁能与您一同前往呢?只有一艘明亮的月亮和满帆的清风。

注释:敬龙是日本和尚的名字。扶桑是古代传说中的东方神木和国名,也指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的注解是:“扶桑,是一种树木。”《海内十洲记·带洲》中说:“这里有很多树木,叶子像桑树。还有椹树,树长到两千丈,周围有两千多围。这些树两两同根偶生,相互依靠,所以被称为扶桑。”后来常用来指代日本。渺茫的意思是远远的、空荡的样子。师是古代对僧人、道士的尊称,这里指的是敬龙和尚。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晚唐时期日本停止派遣使者来唐朝的情况。由于唐朝国内动乱,日本不再派遣遣唐使,而是改乘商船往来。在这个背景下,韦庄在虢州村居时结识了一位到中国访学的僧人敬龙。敬龙学成归国时,韦庄为他写了这首诗作为送行之作。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行的频繁。在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和往来,特别是日本派遣使臣到中国学习文化和政治制度。因此,诗人对于敬龙的归国之路并不担心,相信他能够平安抵达家乡。

诗中的“明月”和“帆风”象征着顺利和吉祥,也代表着诗人对敬龙的美好祝愿。明月高悬,照亮航行的道路,使敬龙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的方向;帆风顺势而来,推动船只前进,使敬龙能够顺利地抵达目的地。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敬龙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展现了友情的深厚。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敬龙归国行程的祝福和期待。通过对“扶桑”和“东更东”的运用,诗人将敬龙的家乡描绘得遥远而神秘,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同时,诗人也借助“明月”和“帆风”这两个象征意义的词语,表达了对敬龙平安归国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意蕴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友情的温暖和祝福的美好。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韦庄的照片
韦庄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是晚唐时期的诗人、词人,出生于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他是汉族,是文昌右相韦待价的七世孙,也是苏州刺史韦应物的四世孙。

韦庄与温庭筠一起被称为“花间派”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风格相似,因此也被合称为“温韦”。韦庄擅长写诗,他的长诗《秦妇吟》以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为题材,在当时非常有名气,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的诗集《浣花集》共有十卷,后来还有人将他的词作辑录为《浣花词》。《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作共三百一十六首。

关于韦庄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具体的资料并不确定,只能大致推测。

猜您喜欢

送朱大入秦

唐代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送魏二

唐代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代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