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原文赏析

  • 西
    guò
    weì
    zhōu
    jiàn
    weì
    shuǐ
    qín
    chuān
  • [
    táng
    dài
    ]
    cén
    cān
  • weì
    shuǐ
    dōng
    liú
    shí
    dào
    yōng
    zhōu
  • píng
    tiān
    liǎng
    xíng
    leì
    xiàng
    yuán
    liú

原文: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相关标签:离别思乡写水

译文及注释

译文: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注释:渭州:陇右道有渭州,在今甘肃陇西县西南。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
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此处借指长安。
凭:请求。
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渭水(wèi shuǐ):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指渭河的水流不断向东流去。
雍州(yōng zhōu):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雍州指长安,诗人希望渭水能够流到长安。
凭(píng):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凭请求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凭表示请求、恳求。
故园(gù yuán):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诗人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位作者在天宝八载(749年)南京出塞途中的经历。当作者经过渭州时,他看见东流的渭水,这让他思念起自己的故乡长安。受到这种思念之情的触发,作者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怀乡之作。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渭水为触发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写渭水东流,暗示了自己的西行之意。渭水经过诗人的家乡秦川一带,唤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诗中出现了“思秦川”和“何时到雍州”的表达,通过委婉深沉的语气,表达了对家乡的痴情期待和盼望。诗人无法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寄托了自己的深情。诗中的“流”不仅仅是水流,而是诗人的深情流淌,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真挚深沉,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厚的情思。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赏析详情»

五代诗人岑参的照片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

猜您喜欢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唐代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唐代 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

宋代 刘辰翁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