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赏析

  • xíng
    jūn
    jiǔ
    cháng
    ān
    yuán
  • [
    táng
    dài
    ]
    cén
    cān
  • qiáng
    dēng
    gāo
    rén
    sòng
    jiǔ
    lái
  • yáo
    lián
    yuán
    yìng
    bàng
    zhàn
    chǎng
    kaī

原文: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相关标签:重阳节登高思乡菊花九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注释: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强: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怜:可怜。
傍:靠近、接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755年至757年的唐朝时期。当时,安禄山发动叛乱,攻陷了长安。公元757年二月,唐肃宗率军从彭原行军至凤翔,而岑参则随行。这首诗最初有一个小注解,注解中提到“时未收长安”。然而,九月时,唐军成功收复了长安。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当年的重阳节期间,在凤翔写成的。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一

境。



接下来的两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地行军”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诗人遥怜故园的菊花,暗示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然而,他却要应傍战地行军,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国家战争的担忧和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诗人身处战乱之中,无法享受重阳节的欢乐,只能在战地行军中度过,这种对比使诗人的心情更加凄凉。



最后两句“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则展示了诗人对古代乐曲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忽然听到了歌唱古调的声音,这让他更加思念家乡,渴望回到故园。归思欲沾巾一句,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心情之浓烈,他希望能够沾上家乡的气息,回到故园的怀抱。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乱和人民疾苦的关切,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诗人展示了自己在战乱中的凄凉境遇,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典故和对比的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给人以思考和感慨。这首诗言简意深,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鉴赏的抒情佳作。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鉴赏一详情»

鉴赏二

重阳节登高是古已有之的风俗。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思,写得诚挚感人,但这单纯的思亲情绪毕竟围绕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宽阔。岑参这首诗则不然。首句便说强欲登高去,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两个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强欲登高,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但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诗人生活了多年的帝都。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人又怎能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呢?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长安被安、史攻陷,在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其收复在肃宗至德二年(757)九月。诗题言行军九日,当是指他在至德元年(756)随军扈从肃宗自灵武至彭原的行军途中过重阳节。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

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说陶渊明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逢弘(指江州刺史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陶潜居宅,有人送酒。诗人行军在外,自然没有这个福分。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遥”字,渲染出诗人与长安的相距之远。“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应傍战场开”,沈德潜说可悲在“战场二字”。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岂不可悲可叹!结句把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包容在一起加以抒发,所以最为“可悲”。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鉴赏二详情»

五代诗人岑参的照片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

猜您喜欢

正月十五夜灯

唐代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逢入京使

唐代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

唐代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