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逢入京使》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岑参在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赴安西途中的情景。岑参是一位诗人,此时他被任命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这是他第一次远赴西域。在此之前,岑参的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他决定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骑马踏上漫漫征途,向西出发,奔赴安西。
岑参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行进了许多天,突然遇到了一个老相识。他们立即开始交谈,互相倾诉着彼此的寒温之感。他们得知对方即将返回京城述职,不禁感到些许伤感。同时,他们想到请对方捎封家信回长安,以安慰家人并报个平安。这首诗描绘了这一情景。
在这个背景下,岑参的心情复杂而深沉。他离开了家人和熟悉的环境,踏上了一段未知的旅程。与老相识的相遇让他感到温暖和亲切,也让他想起了远离家乡的孤独和思念。他希望通过家信传达给家人他的平安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诗歌创作的背景信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逢入京使》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岑参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分析。这首诗是岑参在送别好友杜少府去蜀州任职时所作,通过描写岑参自愿西行的情绪和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深情厚意。
首先,诗中通过描写岑参自愿西行的目的,表达了他对功名的追求和对国家事务的忠诚。他表示自己不求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奉献国家,这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忠诚精神。
其次,诗中通过描写岑参思乡的情感,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诗中的“故园东望路漫漫”一句,表达了他在西行途中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他离家越远,思乡之情越浓,这种离别之苦和思念之痛,通过“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样的比喻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最后,诗中通过描写岑参遇到入京使者时无法传递家书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人的关怀和牵挂。他希望能通过使者传递一封平安家信回去,但却苦于没有纸笔,只能托人口述。这种情景描写简洁明了,却又富有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关心之情。
总的来说,岑参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描写自愿西行的豪情壮志和对家乡的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深情厚意。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逢入京使》赏析详情»
首,无法停下来写信。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在边塞征战的艰辛和无法与故人相见的遗憾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凭君传语报平安,我因感激泣涕零”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故人的祝福。诗人希望故人能够传达自己的平安给家人,同时也感激故人的关心和帮助,不禁流下了感激之泪。
最后两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写出了诗人所在的地方的壮丽景色和英勇的将士。雄州的雾气弥漫,将士们的英姿飒爽,星驰的俊采,展现了唐军的威武和士气。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思乡之情和对故人的思念,展现了边塞战士的坚韧和忠诚,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人的祝福和对唐军的自豪。诗人通过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边塞战士的艰辛和忠诚,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唐军的威武和士气。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