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原文赏析

  • fèng
    peí
    fēng
    jiǔ
    dēng
    gāo
  • [
    táng
    dài
    ]
    cén
    cān
  • jiǔ
    huáng
    huā
    jiǔ
    dēng
    gāo
    huì
    wén
  • shuāng
    weī
    zhú
    xiāng
    shā
    bàng
    zhōng
    jūn
  • héng
    jīng
    zhēng
    yàn
    jiāo
    luò
    sài
    yún
  • biān
    tóu
    xìng
    shì
    zuì
    jūn

原文: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相关标签:重阳节饮酒登高将士思乡九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
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
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醉舞军中。

注释:
封大夫:即封常清。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黄花酒:菊花酒。
会:契合,相一致。昔闻:以前听说的。
霜威:威严如霜。亚相:此处指封常清。
杀气:秋日肃杀之气。傍:依附。中军:此处以中军指代主帅。
征雁:南飞的大雁。
荷:承受恩惠。吾君:对封常清的尊称。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诗是在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创作的。首联的两句话表达了边塞地区在重阳佳节喝酒登高的欢乐景象,暗示了边塞地区的平静和安宁。颔联的两句话则赞扬了封常清治军的雷厉风行和谨慎,他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警惕。颈联的两句话描绘了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的两句话称颂了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使边境地区安宁,让士兵们能在重阳佳节尽情歌舞。

封常清是唐朝的一位名将,他在安史之乱初期因谗言而被杀。历史上对他自毁长城的行为进行了贬斥,但这首诗生动地反映了他作为将领的能力和品质。他善于战斗,治军严谨,同时又能与士兵们同乐,这种可贵的品质使他备受赞扬。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鉴赏详情»

五代诗人岑参的照片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

猜您喜欢

临江仙·暮春

宋代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狱中题壁

近现代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版本一)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版本二)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宋代 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在否 一作: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