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女词》原文赏析

  • yòu
  • [
    táng
    dài
    ]
    shī
    jiān
  • yòu
    cái
    liù
    suì
    weì
    zhī
    qiǎo
    zhuō
  • xiàng
    zài
    táng
    qián
    xué
    rén
    bài
    xīn
    yuè

原文: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相关标签:儿童

译文及注释

译文: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日暮时分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拜新月。

注释:幼女:指年纪非常小的女孩。
未知:不知道。
向夜:向,接近,将近。向夜,指日暮时分。
拜新月:古代习俗。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译文: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日暮时分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拜新月。

注释:幼女:指年纪非常小的女孩。
未知:不知道。
向夜:向,接近,将近。向夜,指日暮时分。
拜新月:古代习俗。拜新月是指在月亮升起之时,向月亮行礼,表示敬意和祈福。 《幼女词》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可爱。她的天真和幼稚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诗中通过描述小女孩的年龄和智力来突出她的幼稚。她只有六岁,还不懂得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这不仅表明她的幼小,还暗示了她常常因为幼稚而弄巧成拙的情况。这种幼稚的表现在七夕这一情景中得到了体现。小女孩在堂前拜月,仿佛是在乞巧,但她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她的拜月形式上是成年人的样子,但内容却是幼稚的。这种冲突使得她的行为既滑稽又可笑。

诗中没有具体描写人物的往事和活动场景,但通过巧妙运用词语和暗示,读者可以想象出七夕的情景。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增加了诗的韵味和趣味。

整首诗通过对小女孩的描绘,展现了她的天真和幼稚。她的行为既可笑又可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喜爱和赞赏,使人不禁为她的天真和可爱而感到欢乐。 《幼女词》鉴赏详情»

施肩吾

施肩吾,生于公元780年,死于公元861年。他是唐朝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的进士,出生在唐朝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肩吾的字是希圣,号为东斋,入道后自称栖真子。

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的第一位状元,他被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称为杭州地区的状元。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深受道学影响的学者。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领悟。

除了在文学和学术领域的成就,施肩吾还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他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在台湾进行开拓和居住,为后来的台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施肩吾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成就,他的诗歌和学术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研究。他的开拓精神和学术造诣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牧竖

唐代 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牧童词

唐代 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拟挽歌辞三首

魏晋 陶渊明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