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亡斧者》原文赏析

  • rén
    yǒu
    wáng
    zhě
  • [
    xiān
    qín
    ]
    weí
    zhuàn
  • rén
    yǒu
    wáng
    zhě
    lín
    rén
    zhī
  • shì
    xíng
    qiè
    shì
    yán
    qiè
    tīng
    yán
    qiè
    dòng
    zuò
    tài
    weí
    ér
    qiè
    zhě
  • é
    ér
    jué
    gōu
    ér
    jiàn
    lín
    zhī
    xíng
    dòng
    yán
    dòng
    zuò
    jiē
    qiè
    zhě

原文: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相关标签:小学文言文寓理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山沟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之后有一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的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注释:
者:有个丢掉斧子的人。
亡:丢掉,丢失。
意:同臆,估计,怀疑,猜想。
谷:山谷,地窑。
其:指代邻人之子。
窃:偷盗。
无为而不窃斧也: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
他日:另一天。
复:再又。
无似窃斧者: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样子。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俄:一会儿,不久。
视:看。
皆:都。
行动:走路的姿势。
颜色:表情。 《人有亡斧者》译文及注释详情»

意义

《说符》是一部宣扬先秦道家思想的作品,其中强调了“理无常是,事无常非”的观点,并提倡以“道”修身。而《人有亡铁者》这则寓言则批判了那种根据主观臆测去观察事物的思想方法。通过这个寓言,作者论述了“心术”和“立道”的命题,与《说符》的宗旨相符。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带着有色眼镜观察事物、凭借“想当然”作出判断的主观唯心主义者。这些人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测来解释事物,而不去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他们的观点往往是片面的、主观的,缺乏客观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通过《人有亡铁者》这个寓言,作者告诫人们要摒弃主观臆测的思维方式,要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事物,要用理性的思考去判断事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这则寓言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在观察事物时,我们不能凭借主观臆测来得出结论,而应该通过客观的观察和理性的思考来了解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避免因主观臆测而导致的错误和误解。

同时,《人有亡铁者》这个寓言也提醒人们要摒弃片面的观点和主观的判断。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应该全面地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事物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

总之,《人有亡铁者》这则寓言在《说符》全篇中起到了批判主观臆测的作用,并呼吁人们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做出准确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有亡斧者》意义详情»

故事

从前有一个村庄,村里住着一个人,他非常喜欢种植各种蔬菜和水果。他的庄园里有一把非常锋利的斧子,是他最得意的工具之一。

有一天,这个人发现他的斧子不见了。他非常生气,开始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了他的斧子。他觉得那个小孩走路的样子很可疑,他的脸上也带着一种不自然的神色。而且,他听到那个小孩说话的时候,语气也有些奇怪。这一切都让他相信那个小孩就是偷走了他的斧子。

于是,这个人开始对邻居家的儿子产生了成见。他对他的态度变得冷淡,不再和他交流。他甚至开始告诉其他人那个小孩是个小偷。

然而,时间过去了一段时间,这个人决定去挖掘他的庄园旁边的山谷,希望能找到一些宝贵的资源。他开始挖掘,希望能找到一些金子或者宝石。

然而,当他挖掘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一件令他震惊的事情。他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子!他感到非常惊讶和羞愧,因为他之前冤枉了邻居家的儿子。

第二天,他看见邻居家的儿子,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成见是多么错误。他看着那个小孩的行为、表情和动作,发现他根本不像一个小偷。他感到非常内疚,决定向邻居家的儿子道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我们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我们很容易歪曲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应该来自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这个人的错误教训是,我们不应该轻易怀疑和猜疑别人。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做出正确的判断。 《人有亡斧者》故事详情»

先秦诗人吕不韦 撰的照片
吕不韦 撰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他是战国末年著名的商人、政治家和思想家,最终官至秦国丞相。

吕不韦主持编纂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这本书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被称为“杂家”。他在书成之日将其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这就是著名的“一字千金”。

然而,后来吕不韦因与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被迫出居河南封地。不久之后,秦王政复命让他举家迁往蜀地,但吕不韦担心自己会被诛杀,于是选择饮鸩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猜您喜欢

于令仪诲人

宋代 王辟之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乡里称君为善士。
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猿子

未知 佚名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
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
母黠,人不可逮。
猎人以毒附矢,伺母间射之。
中母,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树,饮子。
洒已,气绝。
猎人向猿子鞭母,猿子即悲鸣而下,束手就擒。
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跃而毙。
嗟夫!猿子且知有母,不爱其身。
况人也耶?世之不孝子孙,其于猿子下矣!

唐代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