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曲·潇湘夜雨》原文赏析

  • shòu
    寿
    yáng
    ·
    xiāo
    xiāng
  • [
    yuán
    dài
    ]
    zhì
    yuǎn
  • dēng
    àn
    mèng
    huí
  • shēng
    shēng
    rén
    xīn
    suì
  • zhōu
    gēng
    jiā
    wàn
    shì
    rén
    xíng
    qīng
    leì
  • (
    qīng
    leì
    zuò
    qíng
    leì
    )

原文: 渔灯暗,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清泪 一作:情泪)


相关标签:抒情思乡潇湘夜雨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船中,灯火昏暗,我作为客居他乡的人从梦中醒来,夜雨声声滴落,让人心碎难眠。深夜,在这孤零零的小船上,离开家乡万里之遥,仿佛那不是雨滴,而是离开故乡的人思乡的清泪涟涟。

注释:双调:宫调的名字。寿阳曲:一种曲牌的名字,也叫做“落梅风”。潇湘夜雨:曲的题目。“潇湘夜雨”是宋元时期人们称之为“潇湘八景”之一。潇湘:原本指湘水与潇水在零陵的汇合处,后来用来指湖南。梦回:梦醒。 《寿阳曲·潇湘夜雨》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是潇湘八景之一。根据孙楷第的考证,马致远在至大和至治时期在江浙一带宦游,而至治末期开始改官至江西。其中,马致远所创作的《寿阳曲·洞庭秋月》一曲中有“豫章城故人来也”这句诗句,由此可知,这首小令是在作者从江西到湖南的时候创作的。 《寿阳曲·潇湘夜雨》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介绍了马致远的一支小令,表达了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情感。与《天净沙·秋思》相似,这支曲子将诗词中常见的意境和手法引入曲中,描写了雨夜、孤舟、渔灯中离家万里的旅人在雨声中流下几行清泪的情景。读者不禁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语言简洁而深刻,堪称马致远散曲小令中的佳作。

文章首先提到这支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情感。接着,文章描述了曲中描写的特定氛围,如雨夜、孤舟、渔灯等,以及离家万里的旅人在雨声中流下几行清泪,这使读者产生共鸣。

文章接着分析了曲中的开篇,以及“渔灯暗,客梦回”这两句的写法。通过描写水上过夜的情景和暗淡感伤的气氛,巧妙地表达了思家之情。接着,文章分析了“孤舟五更家万里”这句的写法,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描述,展现了离家之远和孤独寂寞之感。

最后,文章提到“是离人几行情泪”这句再次表达了思家的痛苦,将雨、泪、情、景融为一体。语言简洁而深刻,堪称马致远散曲小令中的佳作之一。

整篇赏析通过分析曲中的意境和手法,揭示了马致远小令中表达的情感和情景,赞美了其语言简洁而深刻的艺术表达。 《寿阳曲·潇湘夜雨》赏析详情»

元代诗人马致远的照片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是汉族,出生于大都(今北京)。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效陶渊明之志。

马致远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他的生年应该在至元年间(始于1264年)之前。而他的卒年应该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至1324年)之间。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元代时期著名的大戏剧家和散曲家。

以上是对马致远的基本信息的整理补充,包括他的出生地、字号、号称以及与其他著名戏剧家的关系。

猜您喜欢

金字经

元代 马致远

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
困煞中原一布衣。
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天上梯!

清江引

元代 马致远

樵夫觉来山月底,钓叟来寻觅。
你把柴斧抛,我把鱼船弃。
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绿蓑衣紫罗袍谁为你,两件儿都无济。
便作钓鱼人,也在风波里。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清江引

元代 马致远

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
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