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不断·菊花开》原文赏析

  • duàn
    ·
    huā
    kaī
  • [
    yuán
    dài
    ]
    zhì
    yuǎn
  • huā
    kaī
    zhèng
    guī
    lái
  • bàn
    sēng
    lín
    yǒu
    lóng
    shān
    gōng
    táo
    yuān
    míng
    tài
    bái
    zài
    dòng
    tíng
    gān
    dōng
    yáng
    jiǔ
    西
    xiè
  • chǔ
    sān
    xiū
    guài

原文: 菊花开,正归来。
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
哎,楚三闾休怪!


相关标签:田园生活拨不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菊花开放的时候,我正好回来了。伴着虎溪的高僧、鹤林的好友、龙山的名士;又好像杜甫、陶渊明和李白;还有洞庭山的柑橘、金华的名酒、西湖的肥蟹。哎,楚大夫你可不要见怪呀!

注释:
虎溪僧:指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寺前有虎溪,常有虎鸣。
鹤林友:指五代道士殷天祥,据传他曾在镇江鹤林寺作法使春天的杜鹃花在重阳节绽开。
龙山客:指晋代名士孟嘉。征西大将军桓温在重阳节携宾客游龙山(在今湖北江陵县境内),孟嘉作为参军随游,忽然被风吹落了帽子,遭到人取笑,他泰然自若,从容作答,四座叹服。
杜工部:即唐代诗人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洞庭柑:指江苏太湖洞庭山所产柑橘,为名产。
东阳酒:又称金华酒,浙江金华出产的名酒。
西湖蟹:杭州西湖的肥蟹。
楚三闾:指屈原。屈原曾任楚国三闾大夫。 《拨不断·菊花开》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拨不断·九重天》是马致远晚年时创作的一首散曲,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失望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马致远在仕途中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但始终没有实现飞腾的机会,一直沉浸在风尘小吏的行列中。这二十年的经历给他留下了许多辛酸的回忆。

马致远在晚年的散曲中多次提到宦海风波,表达了他时刻准备退出官场的情绪。这首小令是在他归隐之后创作的,起首的“菊花开,正归来”二句借用了陶渊明归田的故事,表达了马致远像陶潜一样感到以往生活的可厌,认为自己误入了迷途,而归隐才是走上了正道。

接下来的三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通过鼎足对的手法,将三组美好之事、高雅之人聚集在一起,极力妆点,说明归隐的生活乐趣。马致远虽然选择了闲居野处,但并不完全谢绝人事,他交往的都是虎溪的高僧、鹤林的道友、龙山的佳客,就像他最崇拜的杜甫、陶潜、李白这些古代杰出的诗人一样,在草堂之中,菊篱之旁,青山之间饮酒斗韵,消闲而自适。而且,还有洞庭的柑橘,东阳的美酒,西湖的螃蟹!这样的田园生活,自然让人为之陶醉,乐在其中。

对于马致远的归隐,有些友人可能不太理解,因此在小令的最后,他用诙谐调笑的口吻回答:“楚三闾休怪!”这里并没有否定屈原本人的意思,也不是完全忘情于天下,而是含蓄地说明,当权者的统治太糟,不值得为它去卖命。这是他归隐的动机所在。

这首小令运用了许多典故,但并不显得堆砌。因为这些典故都比较通俗,为人们所熟知,以之入曲,抒写怀抱,不仅可以拓展作品的思想深度,而且容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通过这首小令,马致远表达了对仕途的失望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高雅之人的崇拜。 《拨不断·菊花开》鉴赏详情»

元代诗人马致远的照片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是汉族,出生于大都(今北京)。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效陶渊明之志。

马致远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他的生年应该在至元年间(始于1264年)之前。而他的卒年应该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至1324年)之间。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元代时期著名的大戏剧家和散曲家。

以上是对马致远的基本信息的整理补充,包括他的出生地、字号、号称以及与其他著名戏剧家的关系。

猜您喜欢

田园乐七首·其六 / 闲居

唐代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朝烟 一作: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答陆澧

唐代 张九龄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归园田居·其五

魏晋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