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当人刚刚安静下来时,月光正是明亮的时候。白色的梅花枝条在纱窗上斑驳地倾斜映照着。梅花故意玩弄影子,嘲笑人们,夜深了,月亮沉落,庭院里变得同样凄凉孤寂。
注释:玉梅:白色的梅花。
弄影:引用了宋代张先的《天仙子》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的意思。
《落梅风·人初静》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马致远的一首小令《落梅风(寿阳曲)》进行的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马致远写了二十多首“落梅风(寿阳曲)”重头小令,都是言情,情韵绕梁。然后指出这首小令写的是一个独守空房的年轻女子的哀诉,可以加上“闺怨”的标题。与杂剧不同,散曲往往不需要“自报家门”,通过曲文的情调和构思就能判断出主人公的身份与处境,这也是这首小令的一个有趣之处。
接着,文章引用了宋杨补之的《柳梢青·梅》和宋杜耒的《寒夜》两句诗,说明了梅月映窗的动人效果。然后分析了小令的起首三句,描绘了月明人静时的优美画面。然而,女主人公却感到梅影嘲弄自己,曲末的两句则构成了转折。
“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是这首小令的绝妙构思。它承接了前文的“玉梅斜映”,利用梅花“弄影”、含笑的芳姿,揭示了女主人公在长夜中的孤独。作者将梅花与笑人联系在一起,以此表达女主人公的愤言,使她的孤零和悲愁达到了极点。女子还对梅花的弄影作了进一层的推断,想到了“月沉时”,那时梅花花影随之隐没,自怜不暇,也就无法再“笑人”了。梅花“孤另”与否与月色无关,作者以“痴语”的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女子独守空房的深怨。全曲五句,“人”、“花”、“月”各重复出现两次,但由于作者构思的婉曲,使人感觉没有累赘之感,反而觉得更加妙趣横生。小令以五分之三的句子写景作为铺垫,而于末两句力为逆折,拈出题旨,使前时的月窗梅影由清美转为清凄,举重若轻,可谓扛鼎之笔。以梅喻人、衬人是诗歌常法,而小令于喻于衬更为曲折奇巧,语淡韵远,确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对马致远的小令《落梅风(寿阳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情节、构思、表达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读,赋予了这首小令更深层次的意义。
《落梅风·人初静》赏析详情»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是汉族,出生于大都(今北京)。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效陶渊明之志。
马致远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他的生年应该在至元年间(始于1264年)之前。而他的卒年应该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至1324年)之间。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元代时期著名的大戏剧家和散曲家。
以上是对马致远的基本信息的整理补充,包括他的出生地、字号、号称以及与其他著名戏剧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