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玉·浔阳江》原文赏析

  • kuài
    ·
    yáng
    jiāng
  • [
    yuán
    dài
    ]
    zhì
    yuǎn
  • sòng
    shí
    qiū
    jiāng
    lěng
  • shāng
    pa
    duàn
    cháng
    shēng
  • zhī
    dào
    chóu
    tīng
  • yuè
    yòu
    míng
    jiǔ
    yòu
    chéng
    zhà
    xǐng

原文: 送客时,秋江冷。
商女琵琶断肠声。
可知道司马和愁听。
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


相关标签:怀古历史抒情四块玉

译文及注释

译文:送客人走的时候,正是秋日,江面凄冷。歌会弹唱着送别的曲调,让人分外感伤。她可曾知道我在和着愁绪倾听。月亮已挂上了天空,酒意已浓,客居的人猛然惊醒。

注释:四块玉:曲牌名。入“南吕宫”。小令兼用。定格句式为:三三七、七、三三三。
冷:凄冷,萧条。
商女琵琶:此处暗指白居易的《琵琶行》。
和:连,连同。
酲(chéng):喝醉了神志不清。喻指酒浓。
醒:醒悟,觉醒。 《四块玉·浔阳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贬谪江州期间的境遇,以及元朝词人马致远在游历江州时对白居易的怀念和共鸣。马致远在元朝大德年间隐居时,经过浔阳江时,他感受到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这种氛围让他想起了白居易的境遇。白居易曾经被贬谪到江州,而现在路过这里的文人墨客都会怀念他。马致远借他人之事来表达自己的悲伤情感,于是写下了这首曲子。 《四块玉·浔阳江》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小令《送客时,秋江冷》进行分析和解读。文章首先描述了秋江冷的景象,商女弹琵琶的断肠声引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回到了唐朝白居易贬谪江州时的情景。接着,文章指出“客乍醒”是整篇的高潮,表达了作者从宦游生涯中醒悟出来,决定隐居山林的心情。文章还提到这首小令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在宦海中的沉浮和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展现了略带忧伤的官场失意情思。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清晰,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风格相似,表现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四块玉·浔阳江》赏析详情»

元代诗人马致远的照片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是汉族,出生于大都(今北京)。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效陶渊明之志。

马致远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他的生年应该在至元年间(始于1264年)之前。而他的卒年应该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至1324年)之间。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元代时期著名的大戏剧家和散曲家。

以上是对马致远的基本信息的整理补充,包括他的出生地、字号、号称以及与其他著名戏剧家的关系。

猜您喜欢

滕王阁诗

唐代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筹笔驿

唐代 罗隐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潇湘神·斑竹枝

唐代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