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害怕。
侧目:往旁边看。
麦场:种植麦子的地方。
柴草堆:堆积的柴草。
覆盖:遮盖,覆盖住。
倚靠:靠在某物上。
卸下:取下,放下。
屠刀:宰杀牲畜的刀。
径直:直接地,直接地走开。
蹲坐:蹲下来坐着。
悠闲:轻松自在。
砍:用刀砍。
杀死:使死亡。
挖洞:用爪子或嘴巴挖掘洞穴。
领悟:明白,理解。
假装:假扮,伪装。
狡猾:狡诈,狡猾。
眨眼间:一眨眼的功夫,短时间内。
禽兽:指动物,特指凶猛的野兽。
欺骗:骗取,欺诈。
增加:使增加,增添。
笑料:引人发笑的事情。
《狼》译文及注释详情»
眼睛,等待时机。这种描写手法巧妙地展示了狼的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屠户看出了狼的伪装,决定果断行动。他利用自己的职业特长,准确地刺中了狼的要害,将其毙命。这一段描写了屠户的智慧和勇气,展示了他在生死关头的决断力和技巧。
第二层,从“狼毙”至“屠户得胜”。屠户一击毙狼后,另一只狼也暴露了真面目,准备发动攻击。然而,屠户并没有被吓倒,他迅速反应,再次利用刀法将狼击败。最终,屠户得胜,成功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这一段展示了屠户的勇敢和冷静,他在危急时刻展现出了过人的反应能力和技巧。
第三段(屠夫胜狼)从“屠户得胜”至“狼尸遍野”。这一段描写了屠户的胜利和狼的惨败。屠户利用自己的技巧和勇气,成功击败了两只狼,狼尸遍野。整个场景充满了血腥和残酷,展示了屠户在生死搏斗中的胜利和残忍。
整篇文章通过描写屠户与狼的斗争,展示了屠户在危急时刻的机智和勇气。屠户通过不断调整策略和利用自己的职业特长,最终成功击败了两只狼,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这篇文章通过紧凑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人类智慧和勇气的力量。
《狼》赏析详情»
物)
2、一狼径(去)(动词)
3、止有(剩骨)(动词)
4、恐(前后)受其敌(副词)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名词作定语)
6、场主(积薪其中)(名词作定语)
7、转视(积薪后)(动词)
8、复投(之)(动词)
9、又数刀(毙之)(副词)
10、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连词)
11、久之,目似(瞑)(副词)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
13、盖以(诱敌)(介词)
14、以刀(劈狼首)(介词)
15、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动词)
16、投以(骨)(介词)
17、以(刀劈狼首)(介词)
18、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介词)
19、盖以(诱敌)(介词)
《狼》文学常识详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他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在19岁时,他应童子试,并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后来他成为补博士弟子员。然而,他屡试不第,直到71岁时才成为岁贡生。
由于生活所迫,蒲松龄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的邀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他在这里舌耕笔耘近40年,直到1709年才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蒲松龄因病逝世,享年76岁。
蒲松龄创作了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部作品以奇闻异事为题材,描写了各种神怪、鬼魂、妖精等超自然现象,同时也融入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