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七夕》原文赏析

  • zhōng
    qíng
    ·
  • [
    sòng
    dài
    ]
    wén
    yīng
  • 西
    fēng
    chuī
    dào
    rén
    jiān
    liáng
    yuè
    mǎn
    gōu
    shān
    yín
    wàn
    qiū
    làng
    chóng
    zài
    chá
    hái
  • hàn
    qiǎo
    yún
    huán
    lán
    gān
    chaī
    tóu
    xīn
    yuē
    zhēn
    yǎn
    jiāo
    pín
    lóu
    shàng
    qiū
    hán

原文: 西风吹鹤到人间。凉月满缑山。银河万里秋浪,重载客槎还。
河汉女,巧云鬟。夜阑干。钗头新约,针眼娇颦,楼上秋寒。


相关标签:七夕节神话少妇诉衷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以《列仙传》中的神话故事为基础,通过描述缑山和银河的景象,展现了一种飘飘仙气的感觉。文章首先提到了“西风”两句,借用了《列仙传》中的故事,描述了周灵王太子晋在缑山乘白鹤升仙的情景。接着,文章提到了“银河”两句,描绘了七夕之夜天空明亮的景象,以及词人幻觉中迎接仙船的情景。通过这两则神话传说的串联,读者也能感受到一种飘飘仙气的氛围。

接下来,文章转到了“河汉女”三句,与七夕这一主题相呼应。天孙织女巧手梳妆,云髻高耸,斜依在天河边。这里的“阑干”一词,意味着横斜,与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中的“北斗阑干南斗斜”相呼应。接着,文章提到了“钗头”三句,描述了地上的乞巧活动。与天上王母划钗成河,强使织女牛郎一年限见一次的情节相呼应,人间的少妇们也在七夕这一天欢聚一堂,穿针乞巧,尽情游玩,展现出纯真的笑容。她们在绣楼上度过了一个凉爽而难忘的秋夜。

通过以上的描写,这篇鉴赏文章成功地将神话故事与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相结合,展现了一种飘飘仙气的氛围。读者在阅读后也能感受到这种仙气的魅力。 《诉衷情·七夕》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吴文英的照片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

吴文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数量丰富,风格雅致。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存有三百四十余首词,分为四卷本和一卷本。

吴文英的词作以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为主要题材,他的词作被称为“词中李商隐”,显示出他对李商隐的倾慕和受影响。然而,对于吴文英的词作,后世的品评却存在争论。

除了他的词作,关于吴文英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尚不清楚。

猜您喜欢

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宋代 吴文英

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秦镜满。素娥未肯,分秋一半。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摩泪眼。瑶台梦回人远。

尾犯·甲辰中秋

宋代 吴文英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惜秋华·七夕

宋代 吴文英

露罥蛛丝,小楼阴堕月,秋惊华鬓。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相逢,纵相疏、胜却巫阳无准。
何处动凉讯。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银河万古秋声,但望中、婺星清润。轻俊。度金针、漫牵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