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园中池水清澈透碧,一夜骤雨花落飘零,竟使林岛绿肥红消。艳丽的春天过了,尚有金钿、遗落于香尘芳草。漫步在初夏绿荫的小道,渐渐发现枝叶繁茂交错,路径越来越狭窄。沉醉在这一片幽深的密林中,翠圆的绿叶招人喜爱,胜过三春赏花好。
花架下的落花还没有清扫,嗔怪佳人已是清晨仍然还在睡懒觉。柳丝只系船棹不系春,阊门自古是送别之地,有谁知道送走了多少春天呢?疲倦的蝴蝶也懒得飞起,故意盯扑在簪花破帽。黄昏里倾杯为春祭酹,城门重重紧闭,隔断那隐隐的钟声。
注释:
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
古江村: 在苏州西园。
林岛: 指西园陂池中小岛及陆地上的花木。
深窈: 深幽的树林。
阊(chāng)门: 在今苏州市。宋时西园所在处,亦即古江村所在处
簪(zān)花: 头上插戴的花。
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扫花游·送春古江村》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吴梦窗词《古江村》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吴文英在苏州仓幕供职的时期。苏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园林建筑和文人雅士而闻名。吴文英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深受苏州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据杨铁夫的《吴梦窗词笺释》考证,吴梦窗创作《古江村》这首词的灵感来源于苏州西园内的一处名为“古江村”的地方。这个地方在西园中,有一块由张孝祥书写的匾额,上面写着“古江村”三个字。这块匾额成为了吴梦窗创作这首词的触发点。
苏州西园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和精美的建筑而闻名。在这个园林中,有一片被称为“古江村”的地方,这里可能是吴梦窗在闲暇时常常光顾的地方。这个地方可能有着独特的风景和氛围,吸引着吴梦窗的目光和灵感。
吴梦窗是一位才情出众的文人,他对于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有着敏锐的触觉和独到的见解。在他的词作中,常常能够看到对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于人情世故的思考。《古江村》这首词可能是吴梦窗在游览苏州西园时,被“古江村”这个地方所吸引,从而产生了灵感,写下了这首词。
通过《古江村》这首词,吴梦窗可能想要表达对于苏州西园和“古江村”这个地方的喜爱和赞美。他可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表达了对于这个地方的美好印象和深深的感动。这首词可能也是吴梦窗对于苏州文化的一种致敬和传承,展现了他对于苏州文化的热爱和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
总之,吴梦窗词《古江村》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吴文英在苏州仓幕供职的时期,受到苏州西园内的“古江村”地方的启发。这首词展现了吴梦窗对于苏州文化和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是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追求的体现。
《扫花游·送春古江村》创作背景详情»
《扫花游》是一首以描绘园林景色为主题的词牌名。全词共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词人通过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送别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首先,词的上片以“水园”为开头,描绘了暮春园林景色。词人称园中的荷池为“水园”,在一夜的风雨过后,花木凋零,池中飘满了落英,唯有碧绿的荷叶依然精神焕发。接着,词人以“艳春”为题,描述了春天的离去,虽然春天已经过去,但是微尘中仍然弥漫着花的香味,游园女子身上仍然能感受到春草的气息。最后,词人以“步绕”为题,描写了初夏的景色。夏天来临后,树上的枝叶繁密交杂,使得林中小径显得更加狭窄,词人以“小”字韵咏写了初夏的细腻之美。
下片的开头是“醉深窈”,词人表达了对浓绿的喜爱之情。绿色象征着生命,词人深深地沉醉在这深幽繁茂的浓绿荫中,觉得那翠绿色的片片圆叶比繁花更具生命力。因此,词人在“送春”时,并没有留恋春天的离去。接下来,词人以“好”字韵,描写了“绿阴幽草胜花时”的美景。
接着是“芳架”三句,再次描绘了暮春的景色。词人描述了花架上的白色花瓣未被清扫掉,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美人床上的锦被上,使得阳光变得翡翠色。这样的景色让床上的佳人感到困乏,不愿起床。这是写佳人的春困,是第一层“送春”。
最后是“柳丝”三句,词人描述了阊门运河边的柳树下,拴着即将离开的客船。词人想象着这条运河曾经送别过多少个春天。虽然柳丝不能拴住客船,留住行人,但这里的“系棹”实际上是指词人心中的离别之情,即上句中的“困迷清晓”的佳人,以及“送春”中所暗示的伊人。这是第二层行客之“送春”。
最后两句是“倦蝶”,词人写彩蝶受到温暖的阳光照射后更懒于飞翔,只能选择就近的地方停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赞美之情。
整首词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送别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词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离去和自然景色的美丽。
《扫花游·送春古江村》鉴赏详情»
这首词是表达词人对过去一段爱情生活的回忆和追忆。词中通过描写送春的场景,表达了对青春和往日爱情的告别,虽然表达方式含蓄而隐晦,但情感仍然清晰可见。
词的开头三句“水园沁碧,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从送春的角度出发,描绘了一夜春雨后,花朵凋谢,只有池塘中的碧色依然存在。这里的“沁碧”和“飘红”是形容词和动词的组合,表达了对绿叶和花朵的喜爱,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说辞。
“醉”字有两重含义:一是在花园中饮酒,沉醉其中;二是面对新绿和回忆,感到陶醉。这句话似乎隐含着一种意味:成熟的爱情胜过年轻的热恋,值得深思。用“翠圆”来形容树叶上青嫩的果实,也很贴切。
接下来的三句“芳架雪未扫,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晓”描写了茶花盛开的景象,“开到茶蘼花事了”,这象征着春光即将消逝。最后一句“柳丝系棹,问阊门自古,送春多少?”从景物到情感,切题地表达了送春的意义。河边的柳树和系在船上的柳丝,仿佛是从内心中流露出的柔情。阊门自古是送别之地,词人在这里送走了自己的青春,也告别了过去的恋人,心情复杂。
“倦蝶慵飞,故扑簪花破帽”这两句描写了经历江湖飘泊和情场失意后的颓废心情。青春已逝,旧情难再,词人徒然在旧地徘徊,回忆起温馨的过去,就像一只慵懒飞舞的蝴蝶仍然留恋着簪花破帽。这里引用了苏东坡的诗句“破帽多情却恋头”,以及“老去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四个字“簪花破帽”既有自我比喻的意味,也带有自嘲的调侃,形象地表达了当时复杂的心态。
最后一句“酹残照,掩重城,暮钟不到。”在夕阳的余晖中,酒水洒在地上,送春归去,此时紧闭的城门已经隔断了远处钟声的传来。通过景物来表达情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犹未尽。
整首词上片先描写了残春景象,然后转向夏天的景象。下片则开启了新的意境,分为三层来描写。
《扫花游·送春古江村》赏析详情»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
吴文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数量丰富,风格雅致。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存有三百四十余首词,分为四卷本和一卷本。
吴文英的词作以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为主要题材,他的词作被称为“词中李商隐”,显示出他对李商隐的倾慕和受影响。然而,对于吴文英的词作,后世的品评却存在争论。
除了他的词作,关于吴文英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尚不清楚。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翠翘欹鬓。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鬓。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