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平野上弥漫着淡淡的烟雾,再次送走了贵族公子。花儿仍在哭泣,黄莺寂然无语。芭蕉心紧缩着,卷起来无法展开,杨柳依依,愁思千缕。今夜的雨,一定会化为那相思树,双目所过之处,都成为过去的故事。不知何时能再次相见?喝下百杯桑落酒,高唱三叠阳关曲,情感还未结束,渡口边的月亮已经迷蒙了江水。
注释:
平楚:即平林。
王孙:贵族公子。
相思树:根据千宝《搜神记·韩凭妻》的记载,战国时期宋康王的舍人韩凭的妻子何氏非常美丽,康王夺走了她,罚韩凭筑长城。不久之后,夫妻俩相继自杀。康王非常愤怒,让两人的坟墓相对而立。过了一夜,两个坟头都长出了梓木,十天之内就长得粗壮,根交错,枝条交织。宋人对此感到怜悯,称这种树为相思树。
前古:古代;往古。
良会:美好的聚会。
三叠阳关:即《阳关曲》,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在送别时唱。
津诸,即津渡,渡口。
《千秋岁·淡烟平楚》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这首词主题是离别之苦,通过上下两阕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时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在上阕中,词作者运用了花、莺、芭蕉、杨柳、雨、相思树等六种物事来渲染和衬托离别的情感。其中,柳“丝”谐音“思”,表达了思念之情。同时,词中还引入了凄婉的爱情传说,以表达双方情谊之深。通过“芭蕉心一寸,杨柳思千缕”和“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两联的警句,将离别时的景色和情感融合在一起。数量词的反复出现,既表现出情绪的激烈,又变化错落,灵动自如。
而在下阕中,词作者将时间的前后拉伸,表达了前方的欢乐不可再得,后方的相聚也无期。通过“百杯”句,表达了劝酒以表关切之意,“三叠”句则表示吟诗或作诗以赠别。最后两句则反复叙述离别的情景,月已出,潮亦生,船即将开走。最后的“月明潮上迷津渚”七字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以景寄情,巧妙地与开头呼应。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写离别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离别之苦。通过运用物事的渲染和衬托,以及数量词的反复出现,词作者成功地表达了情绪的激烈和变化。同时,通过拉伸时间和叙述离别的情景,将离别的苦楚放大到整个人生,整个今古。整首词情感真挚,描写细腻,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千秋岁·淡烟平楚》鉴赏详情»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是元末明初的杰出人物,被誉为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汉族,出生于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因此被当时人称为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年),他被封为诚意伯,因此人们又称他刘诚意。后来,他被追赠太师,并谥号文成,因此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以其神机妙算和运筹帷幄的才能而闻名于世。他在军事上有出色的表现,曾多次领导军队取得重要胜利,尤其在对抗元朝的战争中表现突出。他善于制定战略和战术,善于运用兵法和谋略,因此被尊称为军事谋略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明朝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除了在军事和政治领域的成就外,刘基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被广泛传诵。他的思想观点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倡儒家思想,强调仁义道德,主张以德治国。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学者广泛研究和传承,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基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大陆,还延伸至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日韩等地。他被视为中国古代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和成就被广泛传扬,并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心中。他的形象和思想在民间流传,成为人们崇拜和学习的对象。他的故事也被改编成戏剧、电影和小说等形式,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力。
送春归去。说与愁无数。君去后,归何处。人应空懊恼,春亦无言语。寒日暮,腾腾醉梦随风絮。
尽日间庭雨。红湿秋千柱。人恨切,莺声苦。拟倾浇闷酒,留取残红树。春去也,不成不为愁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