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
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
注释:
池州:今安徽贵池。
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
经年:常年。
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这里指从军的衣服。
特特:特地、专门。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
寻芳:游春看花。
翠微:指翠微亭。
看不足:看不够。
《池州翠微亭》译文及注释详情»
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抵抗金国入侵的战争中表现出色,被誉为民族英雄。绍兴五年(1135年)春天,岳飞率领军队驻防在池州,这是他在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驻扎地点。
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岳飞带领着他的士兵们来到城东南的齐山翠微亭游览。这座亭子位于山脚下,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景色十分优美。亭子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站在亭子里,岳飞俯瞰着远处的山峦和江河,心中涌起了无尽的豪情壮志。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保卫国家、抵抗外敌的重任,而这座亭子成为了他思考战略、制定计划的地方。
在这个时刻,岳飞的心中涌动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敌人的坚决抵抗。他决心要带领他的军队,与金国的侵略者进行一场决定胜负的战斗。他的士兵们也被他的坚定信念所感染,他们将以岳飞为榜样,勇往直前,誓死保卫家园。
岳飞在这座亭子里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和对战争的坚定信念。这首诗成为了他士兵们的鼓舞之歌,激励着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这次驻防池州的经历,成为了岳飞战争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他在这里思考、计划,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这座齐山翠微亭也成为了他战争时期的一个象征,代表着他的坚定意志和对胜利的追求。
岳飞的战斗精神和他在齐山翠微亭的经历,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了坚定信念和不屈意志的重要性。这段创作背景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岳飞这位伟大将领的战争历程和他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池州翠微亭》创作背景详情»
四句写出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归家的渴望。诗人在游览过程中,被祖国的美景所深深吸引,觉得无论怎样欣赏,都不足以尽兴。这里的“好水好山”指的是祖国的美丽山川。诗人用“好”字来形容,表达了他对祖国美景的赞美之情。而“看不足”则表达了他对祖国美景的无限向往和渴望。他觉得无论怎样欣赏,都不足以满足他的心愿,因为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马蹄催趁月明归”,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和迫切。在游览完祖国美景后,诗人意犹未尽,他希望能够尽快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里的“马蹄催趁”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急于回家的心情,他希望马蹄声能够催促他尽快回到家中。而“月明归”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家的向往。他希望在月明之夜能够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
整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和对归家的渴望。通过描写诗人游览祖国美景的愉悦和对归家的向往,诗人展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以愉悦和温暖的感受。
《池州翠微亭》赏析详情»
岳飞(1103—1142)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被誉为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出生于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
岳飞非常重视人民抗金力量,他提出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他积极组织抗金义军,采取灵活的战术,多次击败金军,为南宋保住了一片疆土。
除了军事才能,岳飞还有出色的文学才华。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被誉为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抗金的决心。
岳飞于1142年逝世,葬于西湖畔的栖霞岭。他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后世,被尊称为民族英雄。他的墓地成为人们缅怀他的地方,也成为了游客们前往西湖的重要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