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与友人别》原文赏析

  • huái
    shàng
    yǒu
    rén
    bié
  • [
    táng
    dài
    ]
    zhèng
  • yáng
    jiāng
    tóu
    yáng
    liǔ
    chūn
    yáng
    huā
    chóu
    shā
    jiāng
    rén
  • shǔ
    shēng
    fēng
    tíng
    wǎn
    jūn
    xiàng
    xiāo
    xiāng
    xiàng
    qín

原文: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相关标签:赠别离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扬子江边杨柳青青春意正浓,漫天飞扬的杨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烦。
On the bank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willows are green and full of youthful vigor. The floating willow catkins in the air make the people crossing the river very worried.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渐渐染上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A gentle breeze brushes by and the sound of the flute is faint. The inn gradually takes on the color of dusk. You are about to head south to the Xiang River while I am rushing towards the western Qin.

注释:
淮(huái)上:扬州。淮:淮水。
Huai (huái) Shang: Yangzhou. Huai: Huai River.

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Yangtze River: The main 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area of Zhenjiang and Yangzhou in Jiangsu Province formerly known as the Yangtze River.

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Willows: The character 柳 sounds similar to the character 留 indicating the meaning of retention.

杨花:柳絮。愁杀:愁绪满怀。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Willow catkins: Floating willow fluff. Chou Sha: Full of worries. 杀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depth of sorrow.

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Wind flute: The sound of a flute coming from the wind.

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Li Ting: An inn. Ting is a place for people to rest by the road in ancient times. People often bid farewell here so it is called 离亭.

潇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带。
Xiao Xiang: Refers to the area of present-day Hunan.

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Qin: Refers to the capital city of Chang'an at that time located in present-day Shaanxi. 《淮上与友人别》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与友人分别时所作,创作时间不详。在这次分别中,诗人和友人各自踏上了不同的前程。友人选择了渡江南往潇湘地区(即今湖南一带),而诗人则决定北上前往长安。

这首诗与通常的送行诗不同,它描绘了一种特殊的别离情景。在这个握别的时刻,诗人和友人都面临着新的旅程和未知的命运。他们将分别走向不同的方向,开始各自的人生之旅。

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位于江苏省的淮河上游,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诗人与友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友人选择了渡江南往潇湘地区,这个地方以其美丽的山水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潇湘地区是湖南省的代称,这里有着壮丽的山川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友人的选择意味着他将追寻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诗人则决定北上前往长安,这是古代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长安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无数的人才和文化精英。诗人希望在这个繁荣的城市中寻找到更多的机遇和发展。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和友人各自选择的前程,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在别离的时刻,用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美好祈愿。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追求梦想和追求更好生活的渴望。 《淮上与友人别》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首诗的结尾是一种巧妙的收束,通过简洁的表达,将两位友人的离别情感和各自前程的决定交代清楚。同时,这种收束也给人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清新,情感真挚。诗人通过描写扬子江头的杨柳和渡江的游子,以及离亭别宴中的笛声和别离情景,将离别的伤感和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相得益彰,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郑谷的这首七绝在晚唐绝句的背景下,保持了抒情和风韵的特点。诗人运用了音乐性的手法,通过同音字的重复和韵律的变化,使诗句更加流畅和优美。同时,诗人的用词简练而准确,使诗句更加生动和形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和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抒情才华和对美的追求。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相得益彰,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这首诗的成功在于它既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又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对美的追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淮上与友人别》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郑谷的照片
郑谷

郑谷(约851~910)是唐朝末期的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出生于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他在僖宗时期考中进士,担任过都官郎中的官职,因此被人称为郑都官。他以《鹧鸪诗》而得名,被人称为郑鹧鸪。

郑谷的诗作大多写景咏物,展现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他的诗风清新通俗,但有时也流于浅率。他曾与许裳、张乔等人进行唱和往还,被称为“芳林十哲”。

郑谷原有的诗集已经散佚,只存有《云台编》一部作品。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和细节,目前没有详细的记录。

猜您喜欢

慈恩寺偶题

唐代 郑谷

往事悠悠添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故山岁晚不归去,
高塔晴来独自登。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牡丹

唐代 郑谷

画堂帘卷张清宴,含香带雾情无限。
春风爱惜未放开,柘枝鼓振红英绽。

卷末偶题三首

唐代 郑谷

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
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
如今寒晚无功业,何以胜任国士知。
一第由来是出身,垂名俱为国风陈。
此生若不知骚雅,孤宦如何作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