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秋夜里,深闺中弥漫着无聊和空寂,她的思绪像远处的更漏声一样,嘀嗒地响着,时断时续。夜风吹动着罗纹筛帐,宛如水流般轻柔,帐上绣着的鸳鸯仿佛在窃窃私语,烛光轻轻摇曳着它孤独的影子,熏炉的香烟悄悄地散去。
心中回忆着心上的人,他正在遥远的地方漫游,无处可知他的消息,无处去寻找他。只听见帘外雨潇潇,像无尽的相思泪一样,滴在芭蕉叶上。
注释:寂寥:寂寞空虚。
漏迢迢(tiáo):更漏的声音悠长。古代用漏壶滴水计时。
鸳帷:绣着鸳鸯的帷帐。罗幌:丝绸床帐。
麝烟:焚烧麝香时散发出的烟。烟,也写作“香”。
玉郎: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爱称。
潇潇:风雨声,也写作“萧萧”。《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廖。”
《杨柳枝·秋夜香闺思寂寥》译文及注释详情»
向何处寻找,突出了空间的无寻处。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对比,更加凸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此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比如,“鸳帷”、“麝烟销”、“红烛”等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和思念之苦。同时,通过“雨潇潇,滴芭蕉”这一景物描写,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与外在环境相结合,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刻画,以及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成功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词的结构安排和艺术表现也都具有独特的匠心,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杨柳枝·秋夜香闺思寂寥》赏析详情»
顾敻是五代时期的词人,关于他的生卒年、籍贯及字号等详细信息目前不详。据记载,在前蜀王建通正(916年)时,顾敻担任小臣给事内廷,曾目睹秃鹫在翔摩诃池上飞翔,他为此创作了一首诗来讽刺秃鹫,但由于此举引起了一系列不测之祸。后来,顾敻被提升为茂州刺史,并进入后蜀,历任多个官职,最终升至太尉之位。
顾敻的诗才和词艺都非常出色。他的词作主要收录在《花间集》中,共有55首,其中全部都是描写男女艳情的作品。这些词作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而闻名,展现了五代时期的风情和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