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野外的池塘已经积满了水,水已经连到河堤,菱花已经结出果实,蒲叶茂盛。
河口的雨过天晴,风也停止了,蜻蜓在空中翩翩起舞,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注释:堤: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
菱花:菱的花。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用。叶子长而尖,可用来编制席子、制作扇子,夏天开出黄色的花(也称为“香蒲”)。
川口:河口。
《野池》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以“野池”为描写对象,通过描绘池水满溢、植物结果和繁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野池》简析详情»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一生都过着贫困的生活。在他约46岁的时候,他开始从事官职,先后担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务。后来,他被任命为陕州司马,因此被世人称为王司马。
王建与张籍是好朋友,他们的乐府诗在当时非常有名,被世人称为张王乐府。乐府是一种古代的民歌形式,以其朗朗上口的曲调和抒发真情实感的诗词而闻名。王建和张籍的乐府诗都非常优秀,被后人广泛传颂。
尽管王建的诗才出众,但他的一生却饱受困苦和挫折。他的诗作多以抒发自己的悲愤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为主题,反映了他对贫困和不公平的深切感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王建于835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诗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赏识,但在后世却被誉为唐代乐府诗的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