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译文】初晴的天空中飘落着丝线,晚霞映照在春日的枝条上。城下的道路分岔处,边疆的人们离去的时候。
【注释】春枝:春天的草木的枝条。边头:边疆;边地。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译文】停车数日,劝酒询问归期。也是茫茫的旅客,从此分别。
【注释】茫茫:渺茫;模糊不清。
《送人游塞》译文及注释详情»
春枝:指春天草木的枝条,通常是指春天植物的新生枝条,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所以春枝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边头:指边疆或边地,即国家或地区的边界地带。边头通常是指离国家或地区中心较远的地方,常常是边境地区或偏远地区。
茫茫:形容景象渺茫或模糊不清。茫茫可以用来形容广阔的视野或远处的景象,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未来或未知事物的感觉。茫茫常常与天空、大海或远方等词语连用,形容一种辽阔而模糊的感觉。
《送人游塞》注释详情»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一生都过着贫困的生活。在他约46岁的时候,他开始从事官职,先后担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务。后来,他被任命为陕州司马,因此被世人称为王司马。
王建与张籍是好朋友,他们的乐府诗在当时非常有名,被世人称为张王乐府。乐府是一种古代的民歌形式,以其朗朗上口的曲调和抒发真情实感的诗词而闻名。王建和张籍的乐府诗都非常优秀,被后人广泛传颂。
尽管王建的诗才出众,但他的一生却饱受困苦和挫折。他的诗作多以抒发自己的悲愤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为主题,反映了他对贫困和不公平的深切感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王建于835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诗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赏识,但在后世却被誉为唐代乐府诗的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