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烟漠漠》原文赏析

  • nán
    xiāng
    ·
    yān
  • [
    dài
    ]
  • yān
    àn
    huā
    líng
    luò
    zhè
  • yuǎn
    biǎn
    zhōu
    lín
    xiāng
    chù
    cháo
    tuì
    退
    shuǐ
    píng
    chūn

原文: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相关标签:江南写景抒情思乡南乡子

译文及注释

烟雾苍茫,风雨凄迷。岸边的花儿已凋谢,只听得鹧鸪声声啼。远方的来客乘着一叶扁舟靠近荒野渡口。这种地方最容易引发阵阵乡愁。看江上潮水已退水面平静,时间已到暮春时候。

注释:
南乡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
漠漠:烟雾迷蒙的样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凄凄:寒凉貌。《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鹧(zhè)鸪(gū):鸟名。形似雌雉,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足黄褐色。以谷粒、豆类和其他植物种子为主食,兼食昆虫。为中国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
扁(piān)舟:小船。临野渡:靠近荒野渡口处。
水平:水面平静。 《南乡子·烟漠漠》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南乡子》这首词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文章首先指出了这首词是一幅水墨画,描绘了江乡暮春的景色,但作者却将其表现为满纸春愁。接着,文章讨论了烟和雨的意象,以及岸花零落的自然现象,指出作者通过自己的感情将这些事物扭曲,表达了内心的思乡之情。文章还提到了词的特色,即前十三字用平韵,后十七字换仄韵,通过韵脚的改变,给人一种上下片的错觉。最后,文章指出词中的野渡扁舟和客路风雨的描写,以及鹧鸪的叫声,与前文的情思相呼应,结构完整,字少思深,平易感人。 《南乡子·烟漠漠》赏析详情»

李珣

李珣(855?-930?)是五代时期的词人,字德润,他的祖先是波斯人。他居住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大约在唐昭宗乾宁年间活动。尽管他的名气不大,但他的诗句常常令人动容。他的妹妹舜弦是王衍的昭仪,他曾经以秀才的身份预备参加贡试。此外,他还通晓医理,兼卖香药,这表明他仍然保留着波斯人的身份特色。蜀国灭亡后,他也没有投身于政治事业。李珣著有《琼瑶集》,但已经失传,现存有他的词作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其中多是表达感慨之情的作品。

猜您喜欢

南乡子

宋代 李之仪

春后雨余天。娅姹黄鹂胜品弦。榴叶千灯初报暑,阶前。只有茶瓯味最便。
身世几蹁跹。自觉年来更可怜。欲问此情何所似,缘延。看取窗间坠柳绵。

南乡子(送客过余溪,听天隐二玉鼓

宋代 张先

相并细腰身。时样宫妆一样新。曲项胡琴鱼尾拨,离人。入寒弦声水上闻。
天碧染衣巾。血色轻罗碎摺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

南乡子·眼约也应虚

宋代 晏几道

眼约也应虚,昨夜归来凤枕孤。且据如今情分里,相于。只恐多时不似初。
深意托双鱼。小剪蛮笺细字书。更把此情重问得,何如。共结因缘久远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