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 / 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原文赏析

  • jiāng
    nán
    chūn
    /
    zhuī
    liǔ
    yùn
    tīng
    zhōu
    zhī
    yǒng
    shàng
  • [
    sòng
    dài
    ]
    kòu
    zhǔn
  • yǎo
    yǎo
    yān
    qiān
    bái
    xiāng
    sàn
    dōng
    fēng
  • luò
    tīng
    zhōu
    wàng
    shí
    chóu
    qíng
    duàn
    chūn
    shuǐ

原文: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


相关标签:写景愁情江南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面上水波渺茫,远望好似烟雾笼罩,迢递不断,如同远隔千里;一阵东风,吹来阵阵白蘋的香气。
夕阳西下,我伫立在水边凝望时,心中的绵绵愁情,就像眼前的春水,无了无休。

注释: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烟波:指烟雾苍茫的水面。
白蘋(pín):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开白花。
汀洲:水边的小洲。
愁情:一作“柔情”。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迢递(tiáo dì):形容远离、遥远。
无了无休(wú liǎo wú xiū):没有尽头,无穷无尽。
杳(yǎo):形容深远、遥远。
烟波(yān bō):指烟雾苍茫的水面。
笼罩(lǒng zhào):覆盖、遮蔽。
白蘋(bái pín):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开白花。
汀洲(tīng zhōu):水边的小洲。
柔情(róu qíng):温柔的情感。 《江南春 / 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寇准创作《江南春·波渺渺》的灵感来源和创作时间。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寇准通过柳恽的诗句“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得到了灵感和启发。寇准将“江南春”这一题材分别写成了一首诗和一首词。其中,诗的名字是《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有遗妍因书一绝》,而词的名字则是《江南春·波渺渺》。 《江南春 / 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为“东风起,白蘋香散,杳杳烟波隔千里”,但诗人故意颠倒顺序,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通过描写江水的深远和风起时白蘋香散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绪和迷离之美。



“江南春,夜夜春无休。”这两句是诗人的抒情之处。诗人将自己的愁绪比作江南春水,形容其绵绵不绝,无休无止。这里的“夜夜春无休”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反复强调,使得诗句更加深情动人。诗人的愁绪与江南春景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美感。



整首诗以江南春景为背景,通过描写江水的深远和风起时白蘋香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迷离之美。诗人将自己的愁绪比作江南春水,形容其绵绵不绝,无休无止。整首诗情韵悠长,蕴藉空灵,展现了寇准作为一个政治家和诗人的多重身份和情感。 《江南春 / 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寇准的照片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出生在汉族的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在太平兴国五年,他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后来担任归州巴东和大名府成安县的知州。天禧元年,他被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后来又升任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

然而,在天圣元年(1023)九月,寇准被贬为衡州司马。当时他已经病重,但还是按照诏令前往衡州(今衡阳)就任。不久后,他在竹榻上病逝。他的妻子宋氏上书请求将他的遗体迁回故乡安葬。皇佑四年,皇帝下诏让翰林学士孙抃撰写神道碑,碑文的篆刻首字为“旌忠”。

寇准擅长诗歌和文学,他的七绝尤其有韵味。现在传世的《寇忠愍诗集》共有三卷。

猜您喜欢

江南春(中吕商赋张药翁杜衡山庄

宋代 吴文英

风响牙签,云寒古砚,芳铭犹在棠笏。
秋床听雨,妙谢庭、春草吟笔。
城市喧鸣辙。
清溪上、小山秀洁。
便向此、搜松访石,葺屋营花,红尘远避风月。
瞿塘路,随汉节。
记羽扇纶巾,气凌诸葛。
青天万里,料漫忆、莼丝鲈雪。
车马从休歇。
荣华事、醉歌耳热。
天与此翁,芳芷嘉名,纫兰佩兮琼玦。

江南春 春草

清代 陆敏

风欲偃,路愁遥。
枝头莺语滑,柳下马嘶骄。
堤边嫩绿年年长,几换游人过画桥。

江南春

唐代 李中

千家事胜游,景物可忘忧。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
鹧鸪啼竹树,杜若媚汀洲。永巷歌声远,王孙会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