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春朝刚过,又到了秋宵时节。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啊!鲜艳美丽的花儿到了季春时节,色彩逐渐消退;每月十五过后,月亮就不再显得那么皎洁。月残花落,实在令人伤感不已啊!
注释:拨不断: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属双调宫曲调。此调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基本句式为三三七七七四,押三平韵三仄韵。
恰:才,刚刚。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三春: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季春时节。消:消失,减退。
落(lào):零落,凋谢。这里是韵脚。
《拨不断·自叹》译文及注释详情»
在金末元初,王和卿和关汉卿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当时,元蒙贵族对汉族士人存在歧视,这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生活的困难。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废置,知识分子们的仕途被堵塞,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怀才不遇,沉溺在下属的身份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散曲诞生了。虽然具体的创作年份尚未确定,但大致可以推测是在元代初期。 《拨不断·自叹》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对王和卿的《月残花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文章首先指出了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与世事的伤感心理,以及对仕途坎坷的愤懑与悲哀之情。然后,文章提到了这首小令在内容表现上有一种似浅似深、似熟似生的效果,使人产生吟咏的兴趣和索解的心理。接着,文章从律艺方面分析了这首小令的结构和韵律,指出了其中的宛转流畅、回环往复之美。最后,文章提到了王和卿的作品多样化,预示了元代散曲的多元发展。整篇赏析通过对《月残花落》的分析,展示了这首曲子的艺术价值和特色。 《拨不断·自叹》赏析详情»
王和卿是元代散曲家,出生和死亡的具体年份不详。他的出生地是大名,现属河北省。《录鬼簿》将他列为前辈名公,但不同版本的书籍对他的称呼有所不同。天一阁本称他为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则称他为散人。他与关汉卿是同时代的人,但比关汉卿早逝世。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将他列为“词林英杰”之一,共有一百五十人。现存的王和卿的散曲作品包括21首小令和1首套曲,可以在《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林摘艳》等文集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