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不断·自叹》原文赏析

  • duàn
    ·
    tàn
  • [
    yuán
    dài
    ]
    wáng
    qīng
  • qià
    chūn
    cháo
    yòu
    qiū
    xiāo
  • chūn
    huā
    qiū
    yuè
    shí
    liǎo
    huā
    dào
    sān
    chūn
    yán
    xiāo
    yuè
    guò
    shí
    guāng
    míng
    shào
  • yuè
    cán
    huā
    luò

原文: 恰春朝,又秋宵。
春花秋月何时了?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
月残花落。


相关标签:感慨社会人生仕途愤懑拨不断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朝刚过,又到了秋宵时节。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啊!鲜艳美丽的花儿到了季春时节,色彩逐渐消退;每月十五过后,月亮就不再显得那么皎洁。月残花落,实在令人伤感不已啊!

注释:拨不断: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属双调宫曲调。此调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基本句式为三三七七七四,押三平韵三仄韵。
恰:才,刚刚。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三春: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季春时节。消:消失,减退。
落(lào):零落,凋谢。这里是韵脚。 《拨不断·自叹》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金末元初,王和卿和关汉卿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当时,元蒙贵族对汉族士人存在歧视,这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生活的困难。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废置,知识分子们的仕途被堵塞,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怀才不遇,沉溺在下属的身份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散曲诞生了。虽然具体的创作年份尚未确定,但大致可以推测是在元代初期。 《拨不断·自叹》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对王和卿的《月残花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文章首先指出了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与世事的伤感心理,以及对仕途坎坷的愤懑与悲哀之情。然后,文章提到了这首小令在内容表现上有一种似浅似深、似熟似生的效果,使人产生吟咏的兴趣和索解的心理。接着,文章从律艺方面分析了这首小令的结构和韵律,指出了其中的宛转流畅、回环往复之美。最后,文章提到了王和卿的作品多样化,预示了元代散曲的多元发展。整篇赏析通过对《月残花落》的分析,展示了这首曲子的艺术价值和特色。 《拨不断·自叹》赏析详情»

元代诗人王和卿的照片
王和卿

王和卿是元代散曲家,出生和死亡的具体年份不详。他的出生地是大名,现属河北省。《录鬼簿》将他列为前辈名公,但不同版本的书籍对他的称呼有所不同。天一阁本称他为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则称他为散人。他与关汉卿是同时代的人,但比关汉卿早逝世。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将他列为“词林英杰”之一,共有一百五十人。现存的王和卿的散曲作品包括21首小令和1首套曲,可以在《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林摘艳》等文集中找到。

猜您喜欢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唐代 李白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
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惯于长夜过春时

近现代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唐代 王维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