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首词,《芦川词跋》中提到了作者毛晋对其的评价,称其长于悲愤,同时又具有妩秀之致。这首词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写春江景色和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展现了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结构严谨的特点。
首先,这首词以触景生情的方式开篇,通过描写送别时的春江景色,引发出作者的凄苦感情。词的开头四句描绘了送别时的春江景色,以及晨雾在芳草上轻轻飘动的情景。作者通过描绘这样一个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和暖意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别离的无限惜别之情。
接着,词中运用了托离怀以抒情和写景以寄情的手法。通过描写江边晨景中的烟光如洗和花瓣点泪的情景,词中融入了对年华虚度和功业无成的忧伤心情的抒写。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自身衰老的忧虑,以及对未能实现抗金报国宏愿的悲愤之情。
最后,词中运用了一个“空”字,将作者壮志难酬和老而无成的悲愤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个字凝聚了作者对自己功业无成的忧伤和对皇帝高高在上的无奈。词人原本将恢复中原故土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但却发现天意高难问,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写春江景色和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展现了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结构严谨的特点。词中运用了触景生情、托离怀以抒情和写景以寄情的手法,将作者的情感与景色相融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词中运用了精妙的表达和拟人手法,使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和生动。这首词可以被视为一篇佳作。
《鱼游春水·芳洲生苹芷》鉴赏详情»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他出生于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是芦川永福人。早年曾在太学上舍生,后任陈留县丞。
在金兵围汴、秦桧当国的时候,张元干加入了李纲的部队,坚决抗金,并力谏死守。他曾经赋诗《贺新郎》赠送给李纲,但后来被秦桧得知此事,因为其他事情而被追究责任,并被削去官职。
张元干被削籍后,他开始漫游江浙等地,最终在他乡客死,去世时大约七十岁。他的遗体被运回福建螺山安葬。
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被誉为南宋初期的“词坛双璧”,他们在文学创作上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