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倦客新丰》原文赏析

  • mǎn
    jiāng
    hóng
    ·
    juàn
    xīn
    fēng
  • [
    sòng
    dài
    ]
    xīn
  • juàn
    xīn
    fēng
    diāo
    qiú
    zhēng
    chén
    mǎn
    dàn
    duǎn
    jiá
    qīng
    shé
    sān
    chǐ
    hào
    shuí
    niàn
    yīng
    xióng
    jiāng
    zuǒ
    lǎo
    yòng
    zhī
    zūn
    zhōng
    guó
    tàn
    shī
    shū
    wàn
    juàn
    zhì
    jūn
    rén
    fān
    shěn
  • xiū
    gǎn
    tàn
    nián
    huá
    rén
    lǎo
    tàn
    nán
    yǒu
    rén
    lián
    weí
    zān
    huáng
    qiě
    zhì
    qǐng
    yīng
    fēng
    wàn
    jìng
    mài
    jiàn
    chóu
    huáng
    shèn
    dāng
    nián
    jiǎ
    cháng
    shā
    shāng
    shí

原文: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沈陆。
休感叹,年华促。人易老,叹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相关标签:抒怀壮志难酬悲愤归隐满江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就像当年的马周困顿于新丰酒楼、苏秦貂裘破败一身风尘。用手指弹着三尺宝剑的剑铗歌唱,谁能听懂是什么意思呢?不要顾虑江南英雄年纪大了,任用他照样可以打败敌人,使其向中国称臣。可叹那些饱读诗书,想要致君尧舜的人因为神州陆沉而报国无门,无路请缨。

不要感慨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且饮美酒浇愁。有位美女同情我的遭遇,怜惜我的心情,又为我簪戴一朵黄色的菊花。先把请缨封侯的事情放在一边,姑且卖剑买牛,以求解脱。遥想当年,贾谊因为寂寞伤时而痛哭。

注释:
倦客新丰:用唐代那周事。倦客,倦于宦游的人。新丰,在长安东面,陕西临潼东。这里作者以马周自喻。
貂裘敝:衣服破烂不堪。
征尘:旅途的尘土。
弹短铗:作者以冯谖不得志时弹剑而自喻。
铗、青蛇:均指剑。
英雄:此暗指词人自己。
江左:指偏安江南地区。江左老,老死江南。句意是说未想到英雄老死江左。
尊中国:树立中国的尊严,句意是说任用这些英雄可以使国家受到尊重,意即驱逐金人,恢复中原。
君人:指君王。
沉陆:即陆沉。陆地无水而自沉,指隐居。
簪黄菊:簪上一朵黄菊。
万户:即万户侯,食邑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其中卫青与霍去病是典型代表),后来泛指高官贵爵。
卖剑酧黄犊:《汉书.龚遂传》记载,渤海郡饥,袭遂为太守,劝民卖刀剑买牛犊,从事农业生产。酧,同“酧”,指酬付价钱。这里指直须卖刀剑买牛,归耕田园。
甚:为什么,何必像。
贾长沙:指贾谊。贾谊在汉文帝朝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 《满江红·倦客新丰》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南宋时期的淳熙六年至七年(公元1179年-公元1180年)之间。词人辛弃疾在这段时间里,他在上饶担任了一个名义上有职位但实际上没有实权的祠官职务。

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对于自己的境遇感到不满。他渴望能够在世间立下功绩,但却被迫无奈地退隐到田园生活中。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对于自己被迫放弃追求功名的心情的抒发。

词中表达了辛弃疾对于偏安江左的反对态度。他认为只有在世间才能够有机会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追求,选择了退隐田园。

这首词反映了辛弃疾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渴望在世间立功,但又被迫无奈地退隐。这种矛盾的心情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展现了词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于理想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辛弃疾在南宋时期担任祠官职务时的心境和境遇。词人对于自己被迫退隐田园的命运感到不满,渴望能够在世间立下功绩,但最终却不得不放弃这个追求。这首词通过抒发词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展现了他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于命运的无奈。 《满江红·倦客新丰》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解读。文章分为上下两阕进行分析。

上阕首先通过马周、苏秦、冯谖三个人物的遭遇来比喻自己的失意落寞,然后表达了对南宋政治现实的不满。文章指出,南宋的统治者是投降派,导致了仁人志士无路可走,无法报效国家,这是中国不受尊重的原因。辛弃疾本可以辅佐君王,但却被弃置,这令人感到悲痛。上片通过使用典故,表达了无法实现统一中国的愤世之情。

下阕则从侧面立意,表达了在报国无路的情况下,辛弃疾选择寄情于诗酒,归隐田园。文章指出,人生易老,即使欢乐也难以尽兴。辛弃疾感慨有何用,不如通过美酒来消愁解恨。他希望有人怜惜自己,为自己戴上黄菊花冠。然而,他也意识到放下请缨杀敌、立功封侯的念头,归隐田园才能真正解脱。最后引用贾谊的事例作结,通过反问的形式透露了辛弃疾始终无法摆脱的痛苦。整篇文章通过托古喻今,表达了辛弃疾对时代的悲痛情绪。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通过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下两阕,揭示了辛弃疾对南宋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悲痛情绪。同时,文章也通过托古喻今,反映了时代的悲剧和辛弃疾的无奈。 《满江红·倦客新丰》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初食笋呈座中

唐代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唐代 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送湖南部曲

宋代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