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赏析

  • shuǐ
    lóng
    yín
    ·
    dēng
    jiàn
    kāng
    shǎng
    xīn
    tíng
  • [
    sòng
    dài
    ]
    xīn
  • chǔ
    tiān
    qiān
    qīng
    qiū
    shuǐ
    suí
    tiān
    qiū
    yáo
    cén
    yuǎn
    xiàn
    chóu
    gòng
    hèn
    zān
    luó
    luò
    lóu
    tóu
    duàn
    hóng
    鸿
    shēng
    jiāng
    nán
    yóu
    gōu
    kàn
    liǎo
    lán
    gān
    paī
    biàn
    rén
    huì
    dēng
    lín
    (
    lán
    gān
    zuò
    lán
    gān
    )
  • xiū
    shuō
    kān
    kuài
    jìn
    西
    fēng
    yīng
    guī
    weì
    qiú
    tián
    wèn
    shè
    yìng
    xiū
    jiàn
    liú
    láng
    cái
    liú
    nián
    yōu
    chóu
    fēng
    shù
    yóu
    qiàn
    rén
    huàn
    hóng
    jīn
    cuì
    xiù
    yīng
    xióng
    leì

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相关标签:宋词精选高中古诗豪放写景爱国忧愤水龙吟

译文及注释

到发挥的机会。
张翰:指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张翰,他因为思乡之情而辞官归乡。
刘备:指三国时期的刘备,他有志于统一天下,但最终未能实现。
许氾:指三国时期的许氾,他因为贪图田地而被刘备斥责。
红巾翠袖:红巾和翠袖都是古代女子的服饰,这里指代英雄的泪水和悲伤的心情。
鲈鱼肉度丝:鲈鱼肉和丝瓜丝是古代美食,这里指代贪图享受物质生活。
西晋:指西晋时期,张翰和许汜所处的时代。
求田问舍:指许汜辞官后归隐田园的行为。
北伐:指北伐中原,恢复中原的统一的行动。
夙愿:指长久以来的愿望和志向。
披红着绿的歌女:指穿着红色衣服、戴着绿色头饰的歌女,这里比喻娱乐和享乐的场所和人物。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174年,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元年。辛弃疾当时被任命为东安抚司参议官。在这个时候,辛弃疾已经南归了八、九年,但是他却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只是任了一个小官的职务。有一天,他登上了建康的赏心亭,远望着祖国的山川风物,心中充满了百感交集。他更加痛惜自己曾经怀揣着壮志却一事无成。于是,他写下了一首名为《水龙吟》的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落时,楼上传来断断续续的鸿雁声,这是江南游子的离愁别绪。他们看着手中的吴钩,站在栏杆上,拍打着栏杆,却没有人能理解他们登临的心情。



这里,作者通过描写夕阳、鸿雁声和游子的举动,表达了自己对离愁别绪的感受。夕阳西下,象征着离别的时刻临近,而鸿雁的声音更加增添了离愁的氛围。游子们站在栏杆上,拍打栏杆,表达出他们内心的不安和无奈。然而,他们的心情却无人能够理解,这使得他们的登临更加寂寞和孤独。



接下来的几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落霞和孤鹜一起飞翔,秋水与天空融为一体,这些景象都与游子们的离愁别绪相呼应。作者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与大自然相融合,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对江畔的月光的描写。月光照耀着江畔,但是作者却在思考,是哪个人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美丽的月光,又是哪一年月光第一次照耀着人们。这句话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思考。月光是永恒的,而人类却是短暂的,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时间流转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整篇赏析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愁别绪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感慨。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这篇赏析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详情»

点评

这篇点评介绍了一首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词的上阕以无边的楚天和滚滚长江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的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下阕通过三个典故对历史人物进行褒贬,展示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整首词流露出词人的孤独和郁闷,以及对流年逝去和壮志难酬的叹惜之情。结尾处的“无人唤取红巾”和“搵英雄泪”表达了作者的慷慨呜咽之情。这首词是稼轩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也渐趋成熟境界。词中豪放而不放纵,壮烈中见悲凉,力求沉郁顿挫。上片以山水为起势,雄浑而不失清丽。下片通过三个故事情节,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壮志难酬之悲。整篇词别具深婉之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点评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泊船瓜洲

宋代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代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孙权劝学

宋代 司马光 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