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赏析

  • zhèn
    ·
    weí
    chén
    tóng
    zhuàng
    zhī
  • [
    sòng
    dài
    ]
    xīn
  • zuì
    tiǎo
    dēng
    kàn
    jiàn
    mèng
    huí
    chuī
    jiǎo
    lián
    yíng
    bǎi
    fēn
    huī
    xià
    zhì
    shí
    xián
    fān
    sài
    wài
    shēng
    shā
    chǎng
    qiū
    diǎn
    bīng
  • zuò
    feī
    kuài
    gōng
    xián
    jīng
    liǎo
    què
    jūn
    wáng
    tiān
    xià
    shì
    yíng
    shēng
    qián
    shēn
    hòu
    míng
    lián
    bái
    shēng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初中古诗豪放战争抒情壮志难酬破阵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醉梦中,我点亮油灯观看宝剑,仿佛回到了过去,各个军营里不断响起号角声。我将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来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的阅兵。战马像刘备曾乘坐的卢马一样飞快奔跑,弓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伟业,赢得世代相传的美名。然而,当我醒来时,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注释:
醉里:在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亮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í lú)飞快:战马像刘备曾乘坐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辛弃疾创作《破阵子》这首词的时期和背景。在辛弃疾二十一岁时,他参加了抗金起义,但起义失败后回到南宋,却遭到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的他,闲居近二十年。直到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这是他们第二次的“鹅湖之会”。陈亮是个才气豪迈的人,他们讨论了许多天下大事。陈亮因积极主张抗战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在他离开铅山后,辛弃疾写了《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之后,他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据《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八引《古今词话》记载,陈亮过稼轩时,辛弃疾夜晚思念他的才华和重要性,担心他会受到排斥,于是偷偷骑着他的马离开。辛弃疾为了表达思念之情,创作了《破阵子》这首词,寄给了陈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创作背景详情»

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梦境中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心和忠君之念,以及自己的豪情壮志。然而,结尾部分突然跌落,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

尽管作者没有亲身经历过沙场征战的艰辛,但他却能感受到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尾部分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展现了他内心中壮志难酬、愤懑不平的感情。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为国家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然而年老体迈的现实却使他的壮志未能实现。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展示了他对于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思想感情详情»

赏析三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品。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总算睡着后,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将进酒”,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将自己的悲愤抒发出来,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将进酒》以其豪放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李白的豪情壮志和对现实的不满。通过将军的形象,词人表达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对理想的追求。然而,最后的叹息却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三详情»

赏析二

《破阵子》是一首以反击战为主题的词曲作品。整首词按照谱式分为两个部分,句法、平仄和韵脚都完全相同。后片的起头被称为“过片”,一般来说,它需要与前片有联系,同时又要“换意”,以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然而,辛弃疾在这首词中突破了这种限制,展现了他的创作才华。

在《破阵子》中,辛弃疾通过描写“沙场秋点兵”之后的战斗场面,展现了壮丽的气势。他用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将军率领铁骑奔驰的场景,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虽然没有更多的描写,但通过“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读者仿佛能够看到一系列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战斗在一霎时结束,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将军既是爱国者,也是追求功名的人。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样的成就是多么壮丽啊!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真正的“壮词”并没有产生的条件。以上所写,只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词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中的将军,刚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却突然跌入冷酷的现实,他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经生了,而收复失地的理想却成为泡影。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有着凌云壮志,却“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不眠之夜痛饮,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骋沙场,获得一时的快意。这样的境地,确实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谁会“可怜”他呢?因此,他写下了这首“壮词”,寄给和他处境相同“可怜”的陈同甫。

陈同甫,字龙川,被称为龙川先生。他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此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在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饶拜访辛弃疾,并在那里停留了十天。离别后,辛弃疾写下了《虞美人》这首词,寄给了陈同甫。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陈同甫的敬佩和同情,也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处境和心境。

通过《破阵子》这首词,辛弃疾展现了他的创作才华和对时代的思考。他通过描写战斗场面和将军的心境,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他通过寄词给陈同甫,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同情。这首词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背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二详情»

赏析

情。通过描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和英勇战斗的场面,展现了义军的壮丽景象和作者的豪情壮志。词中还表达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以及对功名未就和年华逝去的遗憾之情。整首词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的抗金复国的决心和对理想的追求。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醉翁亭记

宋代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春日

宋代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